游客少项目苦支撑 “煤文化旅游区”明年迁址

小博 2024-09-18 10

游客少项目苦支撑 “煤文化旅游区”明年迁址

艰难摸索:

首个井下探秘游惨淡经营

2003年8月,“煤都井下探秘游”趋于成熟,正式向游客开放。2005年,晋华宫矿井下探秘游荣获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成为全国煤炭系统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当时的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参观时盛赞:“井下探秘游属中国第一,亚洲唯一,开创了全国工业旅游的先河。”

然而,“中国第一,亚洲唯一”的名号并未给晋华宫矿带来多少实惠。大同晋华宫矿旅游公司副经理张发告诉记者,开业7年来,“地下探秘游”一共接待了约7万名游客,即便按照每名游客100元的门票价格折算,收入也才700万元。相比当初的投入和这么多年的运营成本,实在是少得可怜。

记者近日在该景点采访时也发现,游客寥寥。当天,记者是该景区唯一一名游客。

对于7年7万人的数字,张发坦承,不是很满意。并且这7万名游客中,多数是来视察、参观的上级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前来进行科普教育的中小学生,真正出于兴趣爱好,自掏腰包前来旅游观光的并不多。

受挫背后:

游客少项目苦苦支撑

对于游客数量偏少的原因,张发分析说,一方面是游客担心不安全。“井下游整个旅游过程都是在地下300多米的矿井下进行。现在国内煤矿塌方的事故频发,很多游客心存恐惧,觉得不安全。实际上,我们的安全保护措施有三重保障。”张发无奈地说。

另一方面,则是地下旅游成本偏高。张发说,光乘坐罐笼(一种矿井中上下的电梯)上下一次的电费就需要60元。游客进入矿井前还需穿上特制的矿工服、戴矿灯、胶鞋、棉袜,还要有专门的懂得地质结构的专业人员解说,一名游客地下游玩一次的成本就达五六百元。

“由于游客数量不多,有时候罐笼和井下矿车就一两个人坐,实在是浪费,亏得很。”张发感慨地说。而“井下探秘游”的票价又不能定得太高,否则把游客给吓跑了。100元的票价,远远低于成本价。公司一度想停止这个项目的旅游,但考虑到它已经作为国内煤矿领域的一张名片推出,一旦夭折,实在可惜,近年来,公司一直苦苦支撑。

即便如此,不少游客还是有些“不过瘾”,觉得井下除了参观煤炭开采发展史外,可以游玩的趣味性项目几乎没有。在地下提心吊胆地玩,还要掏100元,实在有些不划算。

孤独求变:

“煤文化旅游区”明年迁址

“我们是个样本,折射出资源枯竭型煤矿转型之难。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没有成功套路,全凭摸着石头过河。”马志说,晋华宫矿将再度谋求转型。

目前,晋华宫矿准备把“煤都井下探秘游”搬迁至距离现址约300米,云冈石窟对面的南山井,实现旅游面与煤矿生产区的剥离。搬迁工作将在明年9月前完成。“旅游区和生产区连在一起,游客在井下参观,对矿区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导致安全生产和成本费用很高。”

2005年,晋华宫矿还依托“井下探秘游”项目成功取得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在矿山公园主景区建设煤炭博物馆,预计投入资金3160万元,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11个展厅;在工业旧址上建设展示工业遗迹的工业景区;在居民区建设煤矿特色民俗文化村。

“整个景区投资约2亿元,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煤炭旅游文化大区,和云冈石窟旅游区实现资源整合。今后大同旅游将形成云冈石窟为中心的佛文化游和以晋华宫矿为代表的煤文化游。”

为了减少游客对“地心游”的“恐惧症”,新的“地下探秘游”将不会钻到地底那么深,大概在地下140米处。“到时游客还可以在地底下喝咖啡,品美食,游客下井也没必要换衣服,整个井下游过程将会简洁很多,价格估计也会降低不少。”张发说。

大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同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城市,因其煤炭储量大被誉为“煤都”,煤炭工业一直是全市的支柱产业。2005年,大同经济总量37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占GDP的28.9%;加上煤炭间接拉动大同市其他行业增加值占同年大同GDP的63.2%。可以说,大同的经济命脉被煤炭牢牢掌握。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lvyougonglue/3483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