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景点介绍+游玩攻略

小博 2024-09-06 15

北京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景点介绍+游玩攻略

北京市海淀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现存建筑二十座,较为重要的有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图书馆、体育馆、清华大学大礼堂、清华大学科学馆等。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等;民国八年(1919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局部)等;民国二十年(1931年)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气象台、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五斋”学生宿舍。

  2001年6月25日,清华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北部。此地建校前为清康熙时创建的熙春园。

  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分为两个园子,西部为近春园,东部以工字厅为中心依然称作熙春园,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咸丰时改熙春园为清华园。

  宣统元年(1909年)8月,清政府将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馆址。

  宣统二年(1910年)11月,改名为清华学堂,即后来的清华大学的前身。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建筑特点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等);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气象馆、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五斋”学生宿舍。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其他介绍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位于

  清华大学,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一)1911—1912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二)1919—1925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局部)等;(三)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气象台、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五斋”学生宿舍。这批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近代学校建筑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建筑风格具有典型价值,艺术水平较高,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比较优秀的建筑作品,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信息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jingdian/3325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