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文化与旅游,瑞士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小博 2024-06-16 1

瑞士文化与旅游,瑞士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 瑞士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瑞士的民族产业和民族特色还有别的国家的文化对它的影响  瑞士钟表是很特色的民族传统制造产业,  瑞士银行业也是很出众的。雀巢咖啡这些饮品产业,瑞士军刀产业,瑞士班得瑞音乐产业还有旅游产业  瑞士不仅在机电金属、化工医药、钟表制造等工业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其银行和保险业也享誉世界。以下就对瑞士的主要优势产业逐一进行简要介绍。  机电金属加工业是第一支柱  机械、电子和金属加工业是瑞士工业领域的第一支柱,从业人数占工业领域总就业人数的一半,出口额占瑞士总出口额的40%。  瑞士出口额在20亿瑞郎以上的拳头产品包括:医疗仪器和设备(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1.1%)、机床、机械计量、检测和调谐设备、电子开关设备、印刷机械、电力设备、机器部件、模具以及涡轮和动力设备等。  出口额在10亿瑞郎以上的优势产品还包括泵、压缩机、通风设备、纺织机械、道路作业车辆、电子配件、通讯设备、供暖及制冷设备、铝制品、航空航天产品、家电和办公设备等。  瑞士机电行业既有闻名遐迩的大公司,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例如ABB公司的电站和输配电设备、迅达公司的电梯、苏拉和立达公司的纺织机械、法因图尔公司的万用冲床、阿奇夏米尔公司的电火花机床以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设备等都是国际同类产品中的精品,为全世界众多专业厂商和客户所钟爱。  欧盟是瑞士机电行业的传统市场,每年瑞士机电产品60%以上流向欧盟,其次是亚洲(15.3%)和北美(10%)。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瑞士机电产品的最大客户,所占份额达3%。  化工医药业以出口为导向  瑞士是一个医药生产大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医药化学技术和诺华、罗氏等著名医药化工生产企业。药品种类相对集中于特定领域,如抗病毒药、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头孢类抗生素等。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瑞士药品生产以出口为导向。在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的贸易排名中,瑞士是世界第9大化工医药产品出口国,其化工医药的生产和销售居世界领先地位。瑞士本土企业95%的产品用于出口,其中60%销往欧盟。  瑞士化工医药业产值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3.3%,瑞士的化工医药产品绝大部分集中在特种化工领域,特种化工产品所占的比重超过90%,与其他化工业发达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瑞士特种化工产品的种类十分广泛,超过3万种,但这些产品的全球年需求量仅为几吨或更少。瑞士化工医药业的产品大类包括:医药和诊断技术、精细化工产品、维他命、香精香料、植保产品、兽药、工业用特种化工产品、染料和涂料等。特种化工品是瑞士化工医药业的命脉,是该行业出口赢利的主要来源。  从历年瑞士各类化工医药产品的销售发展趋势来看,瑞士化工医药业的发展方向是生命科学和特色化工产品。其中四分之三是所谓的“生命科学产品”,即作用于有机生命体代谢过程的化工品,包括医药、维他命、精细化工品、诊断药品和植保产品。  钟表制造业是传统产业  钟表制造业是瑞士的传统产业。瑞士钟表产量的95%以上用于出口。稳居当今世界第一大钟表货值出口国地位。2005年出口额123亿瑞郎,2006年达137亿瑞郎。2006年,对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钟表出口额分列第二(61亿美元)和第三(20亿美元)。  2006年瑞士出口的90%是手表,达127亿瑞郎,数量达2490万只。其中按出口额排列依次为钢表、金表、双金属(钢和金)表和铂金表。世界四大钟表集团有三家是瑞士企业,分别为斯沃琪、劳力士和RICHEMONT。  瑞士钟表业的世界级声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稳定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一代又一代表匠用智慧和汗水赢得了这份荣誉。瑞士钟表业对品牌和原产地标志的使用极为重视,使得名牌效应和“瑞士制造”的号召力相得益彰,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品质保证。  银行业久负盛名  瑞士的银行业管理着3.3万亿多的瑞士法郎(约2.75万亿美元)资产,其中一半的资产来自于其他国家。瑞士是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超过伦敦、纽约和法兰克福,占有35%的市场份额,被公认为国际资产业务管理的全球领导者。该行业集中了瑞士超过3%的劳动力,并为瑞士经济创造了10%强的增加值。  瑞士银行拥有严格的保密机制。违反者不但要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严重的还要受刑法制裁。1998年瑞士联邦《反洗钱法》生效,规定了银行机构在反洗钱活动中的职责义务,并规定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均有举报义务,瑞士银行拥有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业务。瑞士目前是跨国资产管理业务的全球领头羊。  瑞士银行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瑞士银行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行业培训,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员。瑞士银行还从国外招贤纳能,以弥补本国市场上人力资源短缺的弱点。  保险业重视中国市场  瑞士保险业历史悠久、信誉卓著,自19世纪上半叶萌芽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年保费总额1900多亿瑞郎、国内就业人数达4万余人的重要金融服务部门。  瑞士保险企业在国外的业务十分活跃,保险服务的输出顺差为瑞士的国际收支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瑞士的保险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苏黎世集团、人寿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等知名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  中瑞双边经贸关系简况  瑞士是我国在欧洲的第十大贸易伙伴。据我海关统计,2006年双边贸易额为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我出口25.1亿美元,进口42.6亿美元,分别增长28.9%和9.7%。中方逆差17.5亿美元。中国是瑞士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我对瑞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鞋类、精密仪器、钟表珠宝、化工医药产品等,约占出口总额的70%。其中机电产品是我对瑞出口额最大的商品。  我自瑞进口的第一大商品是机电产品,其次是化工医药产品和精密仪器/珠宝(含钟表)。以上三大类商品占进口总额的80%。  瑞士对华投资在欧洲国家中列第六位。瑞士公司在机电、食品、化工等行业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截至2007年3月底,我累计批准瑞在华投资项目977个,实际利用瑞资26.1亿美元。随着我服务业对外开放,许多瑞士公司也踊跃进入中国金融保险市场。  瑞士是我在欧洲仅次于德、法、意的第四大技术引进来源国。截至2007年3月底,我累计批准从瑞技术引进合同1447个,金额约36亿美元。  1974年12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并成立了中瑞贸易联委会(司局级),至今已轮流在北京和伯尔尼召开过16次会议。  第16次会议于2004年10月在伯尔尼召开,中方主席为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瑞方主席为瑞士联邦经济部双边关系分司司长雷丁大使。第17次会议将于2007年5月29日在京召开。  来源:商务部欧洲司

2. 瑞士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图

艾斯特(AIEST)定义 这一定义原为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 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的,70年代被“旅游专家国际联合会” 所采用~

3. 瑞士的文化特色

澳大利亚,澳洲文化源自英文化,澳大利亚在电影、文学、流行音乐和艺术取得巨大成功,出现多位世界级大师,贡献于世界文化艺术。二战后随着美国兴起和1960年代后新一代移民的成长,带给澳大利亚一股转向以美英为主的多元文化热潮,使澳大利亚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输出国之一。

瑞典,18世纪中期以来,瑞典为西方文明和科学做出了很多贡献。瑞典有很多推动全球发展的发明和发现,著名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卡尔林奈,也有大批举世闻名的作家,贺宁曼凯尔,画家亚历山大罗斯林,雕刻家卡尔米勒斯等等。

巴西,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融炉,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其他地区的移民。不管在艺术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乐均引起世人注目。十九世纪具有国际声望的作曲家戈麦斯即是巴西人,二十世纪的维拉洛博斯也获得国际盛名。

瑞士,瑞士文化相当多样,也反应在瑞士广泛的传统文化上。瑞士各地区与相同语言的周边国家文化具有高度关联性,瑞士也为西欧文化圈的一部分。瑞士在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及科技等领域有相当成就,还有九百多座博物馆,每年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为琉森音乐节,蒙投爵士节,及罗加诺国际影展。

日本,日本为一岛国,日本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有自身的特色。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为日本带来了汉传佛教文化,花道、茶道和香道都是伴随着汉传佛教传到日本的,是日本传统艺术的重要一环,并称为日本的“雅道”。

英国,它的文学、音乐、电影、艺术、戏剧、媒体、电视、哲学和建筑也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它也是很多运动的发源地,包括本国流行的英式足球。英国因此也被描述为“文化大国”,伦敦由此成为了世界文化中心之一,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场运动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班牙,除了为音乐世界的庞大贡献(弗拉明戈舞和吉他),西班牙各地拥有五花八门的文化表现如塞尔特传统与举世有名的料理与建筑。曾经一致地受欢迎的斗牛却目前在于辩论的地位。西班牙民风被当作奔放热情。

美国,描述它的文化的模型是“大熔炉”,移民带来的文化贡献溶入美国文化之中,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的全球地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的传播,使其成为世界上的公认“世界语”,法国则有意在自己能够影响到的范围内全力抗击英语文化的影响,以保存非洲公用的法语优势。

法国,13世纪以来,法国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拥有众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家,并且因其深厚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法国对文化严肃以待,作家、艺术家、服饰设计师以及知识分子等,在法国社会上都有崇高的地位。国文化在全球具有积极的影响。根据2008年的国家品牌指数,法国的名望位居世界第二。

意大利,从古代到16世纪为止,意大利都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也是伊特拉斯坎文明、古罗马、罗马天主教、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它们的艺术家在20世纪已经相当具有影响力。二战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在电影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从1960年代开始,意大利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电影文化。

4. 瑞士文化介绍

瑞士的人文习俗

  1.在瑞士不可以摸小孩子的头

  2.瑞士的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

  3.不要拖欠话费

  4.逃票在瑞士很受鄙视

  5.在瑞士很忌讳巴结老师

  留学资金准备

  望申请赴瑞士留学的学生,还是必须具备充足的留学资金。一般每年在14万元人民币左右。其次,前往瑞士读正规课程者,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和外语水准。如果外语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准,则先要去瑞士读语言。

5. 瑞士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我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概论》一书给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一些同志认为:“旅游”是以经济形式表现出的内容广泛的人类社会地域活动,它不只是游览、购物、花钱、享受,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寻幽探奇、博览风采、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度假休养、医疗疗养、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等。”

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出版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一书说:“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以上这些对旅游的广义的定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都是把旅游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论述。所以这种定义又称“综合定义”。

6. 瑞士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瑞士,一个天赋壮丽自然景色的国家,有现代化并充满文化气息的无污染城市,紧随时代的脉搏,以友善及好客而闻名于世。她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的国家,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接壤。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美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旅游和酒店业非常发达。瑞士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未受战火侵扰,是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一贯中立的立场。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其他大城市如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等也是闻名世界。瑞士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在工商业及旅游业方面,英语仍是通用的语言。

地理

瑞士地处西欧的中心,人口700万,是个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以日耳曼人为主,其余为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等。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居民中还通用英语。瑞士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气候随着地理位置而变化,谷地温和,高山严寒。瑞士的最低气温在零度左右,最高气温为二十五度。

人口

全瑞士人口约为六百五十万人,分散在全国23个州内,而其面积有41,000平方公里。比较起香港的六百万人处身于1,067平方公里之中,瑞士的人口密度可算很低。而居住于瑞士的人口大致上分为四个种族:德国人、意大利人和Romansh。

天气

瑞士地处北温带,境内山多,四季分明,相对湿度不高,气候凉爽,经常呈现多变化的山岳气候。根据地势高度不同,其气温亦各有不同。最和暖的月份是7月,但在低处的温度绝不超过20℃,冬季是在12月至1月期间,经常下雪。每年平均雨量充足,而在海拔2,500尺以上的雪绵带,会有冰原及大冰河。

经济及社会

瑞士首都伯尔尼(Berne),是全国的行政管理中心。苏黎世(Zurich)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日内瓦(Geneva)和洛桑(Lausanne)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瑞士政局稳定,经济高度发达,为传统的工业国,瑞士国民平均收入比起其它欧洲国家高,收入来源自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观光旅游,钟表制做,机械工业、化学原料、食品加工以及农业产品。金融、贸易业十分发达。工业以机械,钟表和食品加工最为著名,旅游业素负盛名。瑞士的酒店管理课程在世界上十分知名,院校所颁发的文凭均受世界酒店业的认可,每年都吸引不少海外学生前去修读。另一方面,瑞士在推行国际运动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瑞士社会主要由四种民族组成,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及Romansh,而这四个民族的语言亦为瑞士的国家语言。而在宗教信仰方面,信奉天主教的人占大多数,其次是基督教徒。位于瑞士德语区。

教育部目前只承认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也是唯一一所被瑞士联邦政府承认的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酒店管理学院,该校被称为世界酒店管理掌门人,为酒店管理类第一.

对世上每位父母而言,子女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家中的头等大事。即使本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很完善,父母们仍然希望送孩子到海外留学,籍此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阅历。由此,很多国家纷纷创办起高质量的,可直接向海外招生的学校。同样,瑞士于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男女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服务,通过学习,也为他们将来踏上社会取得成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位希望留学海外,并有志于学成后在国内或世界其它地方开创事业的中国年轻人,当您在斟酌比较哪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最符合自己的学习要求时,请别忘了把瑞士也考虑在内。

因为瑞士具有下列几项独一无二的优势:

由来已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及现代化的,且不断更新、变革的教育设施与教学手法,均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地理上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赋予了瑞士浓郁的国际化氛围,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高效运转的基础设施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高品位的生活。

洁净清爽的环境,壮丽秀美的景色。

气候宜人。

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整个瑞士教育体系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象瑞士一样,为您提供从幼儿园阶段到研究生阶段如此广泛全面的教育,而且每个阶段都会为您营造一份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简 史

1291年8月1日,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个州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国之始。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

教 育

教育事业由各州管理,自筹经费,自编教材。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有十所高等院校,其中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和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直属联邦。1998/1999年度九年义务教育学生79.8万人,高中及职业学校学生29.8万人,高等学院学生15.5万人。

名 胜

日内瓦湖(Lake of Geneva) 又名莱蒙湖,西欧名湖。似一弯新月横在瑞法边界,湛蓝的湖水终年不冻,湖中壮美的人工喷泉高达150米,沿湖公园四布,别墅连绵,并可远眺勃朗峰雪景,堪称人间仙境。花钟以日内瓦湖畔英国花园内的最为著名。钟面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色彩,无论骄阳似火还是风雨交加,鲜艳芳香的时钟总是准确运行。

琉森 被誉为森林与湖水相映的美城,距苏黎世约60公里。卡贝尔桥、琉森湖等是主要游览景点。从琉森攀登皮拉特斯雪山,将饱览瑞士的雪山风光和森林之秀色。

少女峰(Jungfrau) 一译荣弗劳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壮观的高峰之一,也是欧洲最高峰之一。位于瑞士中南部。

苏黎世湖(Lake of Zurich) 瑞士最深、最美的山地湖泊之一,有”湖中之王”之称。位于瑞士北部。

查看全部4个回答

去瑞士留学怎么样 ?瑞士格里昂酒店…

1962年成立,瑞士及英国两大校区,提供酒店管理及工商…

GIHE Sarl广告

瑞士是哪个国家的?瑞士是那个国家…

找瑞士是那个国家 ,上马蜂窝!初来瑞士,莱芒湖区,因特拉肯区,琉森湖区,..

北京蚂蜂窝网络科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瑞士是个怎样的国家?

瑞士,一个天赋壮丽自然景色的国家,有现代化并充满文化气息的无污染城市,紧随时代的脉搏,以友善及好客而闻名于世。她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的国家,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接壤。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美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旅游和酒店业非常发达。瑞士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未受战火侵扰,是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一贯中立的立场。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其他大城市如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等也是闻名世界。瑞士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在工商业及旅游业方面,英语仍是通用的语言。 地理 瑞士地处西欧的中心,人口700万,是个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以日耳曼人为主,其余为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等。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居民中还通用英语。瑞士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气候随着地理位置而变化,谷地温和,高山严寒。瑞士的最低气温在零度左右,最高气温为二十五度。 人口 全瑞士人口约为六百五十万人,分散在全国23个州内,而其面积有41,000平方公里。比较起香港的六百万人处身于1,067平方公里之中,瑞士的人口密度可算很低。而居住于瑞士的人口大致上分为四个种族:德国人、意大利人和Romansh。 天气 瑞士地处北温带,境内山多,四季分明,相对湿度不高,气候凉爽,经常呈现多变化的山岳气候。根据地势高度不同,其气温亦各有不同。最和暖的月份是7月,但在低处的温度绝不超过20℃,冬季是在12月至1月期间,经常下雪。每年平均雨量充足,而在海拔2,500尺以上的雪绵带,会有冰原及大冰河。 经济及社会 瑞士首都伯尔尼(Berne),是全国的行政管理中心。苏黎世(Zurich)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日内瓦(Geneva)和洛桑(Lausanne)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瑞士政局稳定,经济高度发达,为传统的工业国,瑞士国民平均收入比起其它欧洲国家高,收入来源自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观光旅游,钟表制做,机械工业、化学原料、食品加工以及农业产品。金融、贸易业十分发达。工业以机械,钟表和食品加工最为著名,旅游业素负盛名。瑞士的酒店管理课程在世界上十分知名,院校所颁发的文凭均受世界酒店业的认可,每年都吸引不少海外学生前去修读。另一方面,瑞士在推行国际运动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瑞士社会主要由四种民族组成,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及Romansh,而这四个民族的语言亦为瑞士的国家语言。而在宗教信仰方面,信奉天主教的人占大多数,其次是基督教徒。位于瑞士德语区。 教育部目前只承认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也是唯一一所被瑞士联邦政府承认的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酒店管理学院,该校被称为世界酒店管理掌门人,为酒店管理类第一. 对世上每位父母而言,子女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家中的头等大事。即使本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很完善,父母们仍然希望送孩子到海外留学,籍此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阅历。由此,很多国家纷纷创办起高质量的,可直接向海外招生的学校。同样,瑞士于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男女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服务,通过学习,也为他们将来踏上社会取得成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位希望留学海外,并有志于学成后在国内或世界其它地方开创事业的中国年轻人,当您在斟酌比较哪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最符合自己的学习要求时,请别忘了把瑞士也考虑在内。 因为瑞士具有下列几项独一无二的优势: 由来已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及现代化的,且不断更新、变革的教育设施与教学手法,均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地理上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赋予了瑞士浓郁的国际化氛围,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高效运转的基础设施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高品位的生活。 洁净清爽的环境,壮丽秀美的景色。 气候宜人。 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整个瑞士教育体系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象瑞士一样,为您提供从幼儿园阶段到研究生阶段如此广泛全面的教育,而且每个阶段都会为您营造一份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简 史 1291年8月1日,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个州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国之始。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 教 育 教育事业由各州管理,自筹经费,自编教材。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有十所高等院校,其中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和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直属联邦。1998/1999年度九年义务教育学生79.8万人,高中及职业学校学生29.8万人,高等学院学生15.5万人。 名 胜 日内瓦湖(Lake of Geneva) 又名莱蒙湖,西欧名湖。似一弯新月横在瑞法边界,湛蓝的湖水终年不冻,湖中壮美的人工喷泉高达150米,沿湖公园四布,别墅连绵,并可远眺勃朗峰雪景,堪称人间仙境。花钟以日内瓦湖畔英国花园内的最为著名。钟面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色彩,无论骄阳似火还是风雨交加,鲜艳芳香的时钟总是准确运行。 琉森 被誉为森林与湖水相映的美城,距苏黎世约60公里。卡贝尔桥、琉森湖等是主要游览景点。从琉森攀登皮拉特斯雪山,将饱览瑞士的雪山风光和森林之秀色。 少女峰(Jungfrau) 一译荣弗劳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壮观的高峰之一,也是欧洲最高峰之一。位于瑞士中南部。 苏黎世湖(Lake of Zurich) 瑞士最深、最美的山地湖泊之一,有”湖中之王”之称。位于瑞士北部。

80 浏览4937 2024-11-28

瑞士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中文:瑞士联邦   英文:Swiss Confederation   德文: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   法文:LA CONFEDERATION SUISSE   意大利文:CONFEDERAZIONE SVIZZERA   拉丁文:Confoedoratio Helvetica,简称CH   面积:41,285平方公里面积 水域面积百分比 3.7%,位于第132位   国旗: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国徽:为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国花:火绒草   国石:水晶   货币:瑞士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属国际硬通货。1瑞士法郎=100生丁。瑞士货币有7种面值的纸币: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种面值的硬币: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美元对瑞士法郎兑换率2000年为1:1.69,2001年为1:1.69, 2002年为1:1.56。   时差:瑞士的时间,比中国慢7小时,夏季则比中国慢6小时,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采用夏令时间。而滑雪季节则是从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交。   人口:725.88万(2001年),其中瑞士藉人口占79.8%,外藉人口占20.2%;;人口密度 176/km² 位于第92位   语言:瑞士应用语言共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其中讲德语的人口占63.9%,主要在北部地区;讲法语人口占l9.5%,在西部地区;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6%,在南部地区;讲拉丁罗曼语人口占0.5%,在东部少数地区;讲其它语言人口占9.5%。前3种语言系官方语言,为联邦的正式文件所采用。英语亦广泛运用。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教徒占36.6%。另,伊斯兰教徒约占4.5%, 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   地理概况: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摄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摄氏0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首都:伯尔尼,市区人口12.25万   伯尔尼市: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瑞士历史   要了解瑞士的历史,必须先了解其理位置:瑞士的地理位置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我们所知的瑞士最终形成于1848年。在这之前,真正的“瑞士历史”并不存在。准确地说,只存在各个独立地区的历史,而这些独立地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瑞士。   史前瑞士   现在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中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的海尔维的部落。   罗马帝国时期的瑞士   公元前后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公元前70年,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的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因而向恺撒统治的罗马帝国借道;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恺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的人国家。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而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战败南侵的日耳曼人。   恺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的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开始了罗马化时代。   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了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结束于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   瑞士政治   宪法制度   瑞士宪法在瑞士法律编号中位于SR 101,为国家最大法律。   现行瑞士宪法由公民于1999年投票通过,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宪法内容包括瑞士联邦之组成,公民权利与义务,联邦体制与州级制度,国策等。   特点:   瑞士宪法禁止在瑞士实行死刑。   瑞士宪法体验了联邦国家的制度,许多权利移给各州定之。   [编辑]法律制度   瑞士公民属于很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公民。一切触法的行为都可以被举报。   国体   瑞士为委员制国家,最高国家元首为联邦主席,亦称总统 (Bundespräsident),但只为形式上领导人。真正的权利原自七席联邦委员会,由国家七个机关的部长(包括现任联邦主席)组织之。   瑞士为联邦国家,允许公民具有双国籍或者多国籍,国家由二十三个州(包括六个半州,总共二十六州)组织之,最新加盟州为Jura州,于1979年经公民投票从伯尔尼州分割而成立。宪法上留给联邦,即中央政府的权利不多,许多权利与政策则移给各州立法并执行之。   瑞士除了国家拥有一部宪法,也允许各州制定州宪法。   制度   瑞士实行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权利很大。公民对重大国事与地方事宜拥有表决、创制与复决权,可以成立请愿,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万名瑞士国籍者可以修改宪法,也可以修改国家外交政策。   行政区域   瑞士目前分26个州   阿尔高州 内阿彭策尔州 外阿彭策尔州 巴塞尔城市半州 巴塞尔乡村半州 伯尔尼州 弗里堡州 日内瓦州 格拉鲁斯州 格劳宾登州 汝拉州 卢塞恩州 纳沙泰尔州 下瓦尔登州 上瓦尔登州 沙夫豪森州 施维茨州 索洛图恩州 圣加仑州 图尔高州 提契诺州 乌里州 瓦莱州 沃州 楚格州 苏黎世州   瑞士气候   瑞士夏季不热,冬天很冷。 但是地理位置与多变的地形又造成当地气候的多样性。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 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全国年平均气温为8.6℃。中部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0℃左右,山区以外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山区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 海拔2500米的森蒂斯7月平均气温仅有5℃。但在山谷地带冬季易形成逆温现象。 方位对局部地区的气温也起一定作用,朝南的山坡比谷地和朝北的山坡温度要高。   全所降水量在1000 ̄2000毫米之间, 3/4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降水也深受地形的影响, 高山峻岭处降水量远远超过中部高原一些地区及河谷地带。   此外, 西风带山谷里的干冷东北风和北阿尔卑斯大横谷中的干热焚风等也造成了局部的气候差异。干冷的东北风来自欧洲大陆的内陆, 给汝拉山区和中部高原地区带来晴朗天气,也使山谷里的气候比无风时更加寒冷。焚风吹起时, 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些山谷和丘陵会温度骤增,有时早春3月或晚秋11月的天气会像盛夏一样炎热。   焚风会将雪融化,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也常常造成山崩、雪崩、洪水或火灾, 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如果这种风来得过早,就可能将雪刮走,从而破坏各种冬季运动, 使旅游业受损。   瑞士的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森林面积120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25%。   2.经济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先后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许多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经济组织。   3.经济概况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6%。   2).工业概况   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 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3).服务业概况   瑞士旅游业发达, 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15 浏览7285 2024-10-28

瑞士是个怎样的国家?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虽沿用旧称“瑞士邦联”,但在1848年改宪后已实行联邦制),由26个州组成。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但是该国的经济中心是三座全球城市:日内瓦、巴塞尔,苏黎世。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高城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1]。 瑞士北接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瑞士拥有很悠久的中立国历史传统,自从1815年以后从未卷入过战争;同时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联合国在欧洲的两个办事处之一。但瑞士并不是欧盟成员国。瑞士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瑞士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四种民族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瑞士的建国通常追溯到1291年8月1日,8月1日是国家假日。 补充: 瑞士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五国交邻,国境几乎都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中,多是高山及湖泊。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绵延瑞士境内的中部,有欧洲著名山峰——少女峰。1891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道:“少女峰这个名称很好,没有比少女更洁白无瑕和圣洁的了。”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瑞士境内独有多座数千公尺的山峰,和终年不化的冰河,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补充: 瑞士联邦没有官方的国教,但是大部分州(除了日内瓦州和纳沙泰尔州)都认可官方教会,分为天主教和瑞士归正会两种情况。这两大教派,以及在有些州的旧天主教会和犹太教,都正式通过获得支持者的税收[2]。 基督教是瑞士的优势宗教,分为天主教(占人口的41.8%)和各种新教教派(占35.3%)。外国移民带来的伊斯兰教(4.3%)和 东正教 (1.8%)是较有规模的较小宗教[3]。2005 Eurobarometer 民意调查[4] 发现有48%的人支持有神论,39%的人表示相信一种精神力量,9%为无神论,4%为不可知论。 补充: 瑞士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官方语言有4种:中部及东部流行瑞士德语、西部流行瑞士法语、南部提契诺州流行意大利语及东南部斯库尔(Chur)地区流行罗曼什语(Romansch)。其中使用德语的人口占65%、法语约18%、意大利语占10%,而罗曼语约1%。在游客区,英语甚为普遍。其中德语应用最多(64%),其次是法语(19%),意大利语(8%)等。

1 浏览159

瑞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瑞士,一个天赋壮丽自然景色的国家,有现代化并充满文化气息的无污染城市,紧随时代的脉搏,以友善及好客而闻名于世。她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的国家,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接壤。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美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旅游和酒店业非常发达。瑞士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未受战火侵扰,是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一贯中立的立场。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其他大城市如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等也是闻名世界。瑞士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在工商业及旅游业方面,英语仍是通用的语言。

1 浏览102 2024-09-10

瑞士属于哪个国家

瑞士本身就是个国家,和法国没有关系。 瑞士联邦,简称“瑞士”(英语:Switzerland),是中欧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伯尔尼是联邦政府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 1499年,瑞士同盟军队在士瓦本战争中战胜奥地利,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对其独立的认可,瑞士实质上已经独立。巴塞尔、沙夫豪森于1501年、阿彭策尔于1513年,先后分别加入同盟,联邦增加到13个洲

7. 瑞士的文化有哪些方面

1848年通过的新宪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未遭入侵,平安渡过了战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局相对稳定。从1959年起,一直由激进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社会党和中间民主联盟四党联合执政。瑞士于2002年加入联合国,还参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50年9月14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8. 瑞士历史文化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辉煌遗产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亡,这也被视为欧洲中世纪黑暗历史的开始。野蛮落后的日耳曼民族征服了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罗马帝国之后,在原先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先后建立起几个蛮族国家,在一系列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之中,欧洲逐渐形成了以基督教作为主导的新文明,这就是所谓的“中世纪基督教文明”。而在创造这一文明的过程之中,以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留下的古典文化作为基石,以日耳曼等蛮族文化作为砖瓦,加上基督教文化作为重要的支撑结构,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才能屹立千年而不倒。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基督教中世纪文明的第一个起源: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历史上,没有哪个欧洲民族能够像古希腊人一样如此坚信“人”自身的力量,他们坚信人类的自由至高无上,以人类的理性来研究社会、自然和历史发展。可以说,正是古希腊文明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希腊人以“理性”而非“神性”作为对自己生活的指导,正因为如此,希腊人才能建立起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将整个国家视为一个公民团体共同行使权力的大家庭,公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制定国家法律,并且古希腊人主张所有公民平等自由地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放眼西欧社会的现代,无论是尊重个人的思想还是法治社会的建立,它们的起源都来自于古希腊文明。

随着古希腊城邦的分崩离析,罗马文明终于取代了希腊文明成为了西欧文明世界的霸主。然而实际上,古罗马文明又深受古希腊文明所影响,最终成为了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对此西方学者罗斯托夫在自己的著作《希腊主义世界的社会经济史》明确解释道:“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一脉相承,古罗马文明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遗产,并且以自己帝国的影响力将‘希腊主义的罗马文明’传播到了欧洲的每个角落。”

不过古罗马文明和古希腊文明还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古罗马人的宗教具有更强的政治目的,缺少希腊文明之中所拥有的“人性”。确切的来说,古罗马人的宗教信仰是为了阻止包围庞大的古罗马帝国免遭外界入侵而存在着的,因此后来随着基督教的传入,罗马人的原始多神教逐渐濒临衰亡。

而说起古罗马文明对中世纪文明影响最深的一点,那就是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体制。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人逐步消除了帝国境内的罗马公民和非罗马公民的差别,并且使用《公民法》让帝国境内的所有成年公民全部获得了应有的权力。除了适用于公民的《公民法》和适用于所有人的《万民法》之外,罗马人还使用了《自然法》,它实际上是古罗马哲学的必然产物。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西欧罗马法被日耳曼蛮族的习惯法所取代,不过在东罗马帝国,它们却被写入了《查士丁尼法典》,后来成为除了英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习惯法的基础。

随着公元529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宣布关闭最后一所雅典学院,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时代也宣告彻底终结。然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并未彻底就此消弭,它们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提供了坚固的理论基础。在中世纪前期,占据统治地位奥古斯丁神学体系提倡“禁欲主义”,使用鞭打自己和斋戒等方式保持对上帝的虔诚,并且提倡“灵魂论”和“知识论”,很显然是受到了古希腊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中世纪后期,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又将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引入到神学体系之中,他所建立的神学体系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胜利

说完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基石,接下来我们所要研究的则是中世纪文明最重要的根基:基督教的传播和兴盛。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由于犹太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数次被异族所征服,在动荡的时代,犹太人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因此基督教就应运而生。不过,在耶稣去世之时,基督教的影响力还十分之小,而在基督教走向欧洲的过程之中,犹太人保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罗(约公元5-67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古希腊文化影响之下,他逐渐意识到,基督教的各种思想在罗马人的世界之中也同样适用。因此他开始不遗余力,走遍古罗马帝国的天南海北,向广大的异教徒传播基督教。在行善布道的过程之中,保罗成功地抛却了古老犹太教的狭隘教义,他认为,耶稣所拯救的是所有人类,而不是仅仅只有犹太人,耶稣的教义超越了民族之间的界限,基督教团理应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

然而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基督教信徒的日益增多,基督教徒们拒绝信奉罗马的多神教神明,并且还不愿意为罗马帝国服兵役。公元64年开始,暴君尼禄掀起了一场迫害基督教的狂热运动,在随后的两百多年之中,基督教被古罗马认为是非法宗教,很多无辜的教徒惨遭迫害。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惨无人道的迫害,却使得基督教获得了更多的阪依者,因为人们心里都很清楚:发泄暴力是罗马帝国皇帝懦弱和恐惧的表现。

公元311年,继任罗马帝国皇位的加列里阿终于认识到,基督教在国内已经呈现为燎原之势,要想消灭基督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位一生致力于迫害基督徒的皇帝在临死前终于下达了一道诏令,承认信任基督教的合理存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与李锡尼联合颁布《米兰敕令》,正式宣布将基督教的合法化,并且君士坦丁大帝还亲自接受了洗礼,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到公元390年,狄奥多西一世直接宣布将基督教立为罗马国教,并且宣称信仰其他宗教的都是“异教徒”。从此之后,基督教就和国家权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公元410年,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城第一次被蛮族所攻陷,面对罗马城的断壁残垣,异教徒们开始质问基督教徒:“如果不是因为你们拒绝信仰罗马的多神教,又怎会遭到今日的灾祸?”就在基督教徒们为此惶恐不安的时候,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撰写出了《上帝之国》一书,指出罗马城的陷落是罗马人的咎由自取,并且宣扬真正的理想国度只存在于天国之中,因此基督徒们不必为罗马的灭亡感到难过。

与此同时,奥古斯丁还提出“上帝神圣之国”必将战胜“人间腐败之国”的理论,即基督教所控制的教会组织,地位远远高于世俗国家的国王,这也为后来中世纪的“君权神授”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元430年,随着这位伟大神学家的去世,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整合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蛮族的掠夺,基督教成为了中世纪文明得以存在的重要温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基督教是西方中世纪文明的主要缔造者。

蛮族文化的遗风

伴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日耳曼人以及其他蛮族部落先后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了数个林立的小国家,相比于文明的古罗马人来说,日耳曼人的征服无疑是残暴而落后的。但是随着两个对立文化的不断交融,蛮族人身上的一些优点也成为一种遗风,渐渐融入到了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之中。

从总体上来看,以日耳曼人为首的蛮族人思想观念是十分单纯的:他们勇敢、忠诚并且对战争有着狂热的兴趣,因此他们选择诉诸暴力进行掠夺,他们认为这样做比默默无闻地在田地之中劳作更有人生意义,因为他们只有在战争之中才能获得应属于自己的荣誉。在传统的婚姻方面,蛮族人热衷于“一夫一妻”制,认为一夫多妻是不忠贞的表现,从这一点来说,他们的觉悟也远远高于文明的罗马人。

而在法律方面,蛮族人使用的是简单粗暴的“神判法”,举例来说,日耳曼人将一个认为有罪的人捆起来丢入河中,如果他沉入水中就是无罪,如果他浮在水面上,则是有罪的证明,因为他们相信纯洁的水会拒绝包容有罪的人。因此,这种习惯法很显然只能适用于日耳曼人内部的判决,而不适用于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9. 瑞士的人文文化

自然: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中欧平原(波德平原),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北与丹麦接壤,西邻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南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东与波兰、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西俄罗斯)接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北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阿尔卑斯山地,西南部有艾费尔高原,中部是中德山地,东南部是图林根林山和厄尔士山(克鲁什内山);气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但大陆性显著;河流众多,主要有西部的莱茵河,南部的多瑙河,北部的易北河和中部的美茵河。人文:

1.人口:德国人口9000万,是欧洲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和易北河 流 域及北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民族是日尔曼人,通用德语

2.城市:德国的城市化比较早的国家,城市化程度高,主要城市:首都柏林,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南部巴伐利亚地区的慕尼黑,汽车城沃尔夫斯堡和斯图加特,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等

3.经济:德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前三:美、中、日)欧洲第一,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以南部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汽车、钢铁、化工、电力、电子、航空等工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4.文化:德国文化发达,以哲学最为突出,著名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费尔巴哈、马克思;另外德国的文学、音乐、美术、自然科学都相当发达,著名文学家歌德,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

10. 瑞士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什么

法国文化民俗

法 国是欧洲旅行的代表,一般初次欧洲旅行的亲们第一站都会选择去法国,法国的文化习俗应该了解下,例如法国人忌讳“13”,忌讳“星期五”,法国女性的社会 地位极高,遵循女士优先原则,再例如法国人多数信奉天主教,信仰自由,法国当地也有不少奇特的民俗,例如法国人不喜欢结婚,男女喜爱同居,或者单身,他们 热爱自由生活,不喜欢结婚带来的束缚。如果女性旅行者在旅行中被法国男人亲吻手背,也不要太紧张,法国人喜欢用亲吻作为见面礼仪,认为这是友好与友谊。

意大利文化民俗

意 大利也是身为旅行者的我们必须了解的文化民族国家之一,意大利人十分爱美,对于饮食也十分讲究,喜欢喝酒,意大利人在开饭前是讲究来一杯开胃酒的,普遍喜 爱白葡萄酒,这是意大利的餐桌礼仪,意大利人是豪放的,他们往往不拘小节,这一点和中国东北人有些区别,意大利人更加随性,尤其是在男女交流中是十分开放 的,可能意大利人天生慵散,他们喜欢晚起晚睡的生活节奏,晚餐时间一般在8-9点左右,热量堆积,也难怪意大利人这么胖了

瑞士文化民俗

在 欧洲旅行中,最经典的旅行线路是属于法意瑞了,那么瑞士人有哪些文化习俗呢,由于瑞士处于欧中中部国家,欧洲收到周边国家语言文化的影响,所以瑞士是一个 多语言的国家,他们喜爱用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交流,瑞士同法国一样十分绅士,瑞士人十分守时,这一点比法国人做的要好很多。瑞士人大多数也为天主教 徒,信徒结婚必须在教堂进行婚礼,新郎新娘交换戒指,这与中国人在教堂结婚不同,中国人追求教堂婚礼单纯是喜欢神圣的气氛,而欧洲教堂婚礼是因为宗教的束 缚与信徒使然所遵从的。

11. 瑞士文化特点

瑞士从4、5万年前起就开始有人类居住。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末,这里先后产生过哈尔施塔特文化和拉登文化。公元前 2世纪大部分瑞士领土被凯尔特的海尔维第部族占领,公元前58年被凯撒的军队征服,遭罗马帝国的统治达 400年之久。公元3~7世纪,日耳曼部族阿勒曼尼人侵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并在此定居,这些地方成为以后瑞士的德语区;勃艮第人侵占了西部,这里就是以后瑞士的法语区。莱茵河以北地区仍保持罗马遗风,成为罗曼什语区。后来提契诺州加入瑞士联邦,成为今日瑞士的意大利语区。774年,瑞士领土全部并入法兰克王国。11世纪起,汝拉山脉以东的勃艮第地区、阿勒曼尼公国和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均归神圣罗马帝国统治。此后瑞士领土被分裂为许多独立和半独立的伯爵领地、封建领主领地以及贵族共和国。策林根、基堡、萨瓦和哈布斯堡四大家族先后在瑞士争权夺利,最终哈布斯堡家族成为瑞士最大的封建领主。

1291年,瑞士中部三个森林州施维茨、乌里、翁特瓦尔登在哈布斯堡家族衰落之际结为“永久同盟”,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奠定了瑞士作为独立国家的基础(见瑞士永久同盟)。14~15世纪,同盟扩大了领土并加强了军事实力。卢塞恩、苏黎世、楚格、格拉鲁斯、伯尔尼各州先后加入同盟,1370年签订了八州《牧师宪章》,结成联邦。1481年弗赖堡和索洛图恩参加联邦,签订了《施坦斯协议》。1499年瑞士联邦拒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帝国改革计划,从而导致士瓦本战争,结果瑞士人获胜,签订了《巴塞尔和约》,取得了实际上的独立。巴塞尔、沙夫豪森于1501年、阿彭策尔于1513年,先后加入联邦,联邦增加到13个州。此时瑞士联邦尚无常设的中央机构,只是定期召开全联邦会议。

瑞士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恪守中立,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根据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士被国际上确认为独立国家。16~17世纪期间,瑞士经济衰退,农民多次爆发起义,新教各州与天主教各州爆发内战。新教在瑞士的胜利,促进了瑞士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18世纪起,瑞士各大城市先后爆发反对城市寡头政治的起义。1798年春,法国军队进入瑞士,占领伯尔尼,瑞士13个州的联邦瓦解。同年4月,有22个州参加的海尔维第共和国在法国支持下宣告成立,通过了法国模式的宪法。从此,瑞士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依附于法国。1803年2月拿破仑废除了海尔维第共和国,恢复了瑞士联邦制。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瑞士联邦制订新的联盟条约,宣布严守中立,1815年11月20日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此后,瓦莱州、日内瓦州、纳沙泰尔州等相继加入联邦。定都伯尔尼,瑞士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1848年通过的新宪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未遭入侵,平安渡过了战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局相对稳定。从1959年起,一直由激进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社会党和中间民主联盟四党联合执政。瑞士于2002年加入联合国,还参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50年9月14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自史前至瑞士

塞尔特瑞士

从铁器时代的公元前850年以来这块将成为瑞士的土地西部住着塞尔特人,东部住着雷蒂亚人。部落之间大致的界线从康斯坦茨湖经由林特(Linth)河谷至哥达。塞尔特部族中最强大的赫尔维蒂(Helvetii)控制着侏罗和阿尔卑斯山脉之间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来自日耳曼部族的压力,公元前58年他们试图迁徙到高卢西南部,但是罗马人不准许他们离开。高卢战争的最初一仗就被凯撒所败,赫尔维蒂的幸存者只好以罗马的附属者(有特权的盟友)身分回到其瑞士的土地上,从而填补一块空白,否则很可能促使日耳曼人进一步蚕食。

罗马统治时期

公元101~150年塞尔特人、雷蒂亚人和罗马人住在一起几乎从未有过不和。罗马人扩大塞尔特人原居住地并建起新的城镇。他们改进水供应并建起竞技场和戏院,最佳例子可见于奥格斯特(Augst)和阿旺什(Avenches)。维拉斯(Villas,设防农场的一个类型)也建立起来,为农业开发也为将罗马势力扩散至周围乡村提供基地。

南部运至北部有新的水果农作物和蔬菜。尽管罗马立法者阻止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生产葡萄酒,但葡萄藤仍被引进北方。为了增加小麦、牛和乳酪的出口,也为了在罗马和帝国的北方前哨基地之间提供较佳的交通路线,道路被延长并穿越中部地区,而且加以改进。

野蛮民族入侵

第一次野蛮人入侵发生在公元259年。到公元400年罗马瑞士已经瓦解,罗马化的塞尔特人的土地被勃艮第人和阿勒曼尼人等日耳曼部族所占。勃艮地人数量较少,占领瑞士西部。他们虽然维持政治控制,但却与原来的故土失去联系,被罗马塞尔特人同化。今日瑞士法语区几乎就是5世纪后勃艮地人定居的那片土地。

6~7世纪阿勒曼尼人大规模迁徙,深入到莱茵河以南。他们的人数比勃艮地人多得多,并与莱茵河北面的亲属保持接触,他们所开拓的土地只有一部分受到罗马影响,从而更易于将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强加于塞尔特人。6~13世纪日耳曼人的霸权主义逐渐从罗伊斯河向西渗透到萨林(Sarine)河。阿勒曼尼人还向莱茵河上游各地推进,把塞尔特人赶到阿尔卑斯山区。今日,在格劳宾登河谷的这些塞尔特后裔说着瑞士的第四种语言--罗曼什语。

5世纪晚期和6世纪早期,勃艮地人和阿勒曼尼人都处于法兰克人的控制之下,后来他们成为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843年,查理曼逝世后不到30年,《凡尔登条约》将瑞士瓜分给他的孙子们。洛泰尔一世(Lothar I)的中部王国包括勃艮地人的住区,即阿勒河以西,而阿勒曼尼亚(即莱茵河的北面和南面)形成日耳曼路易二世的东法兰克王国。至1000年,后来成为瑞士的土地又被分成12个主教管区,最大的4个为洛桑、康斯坦茨、瓦莱和库尔。

王朝的瑞士

哈布斯堡家族

日耳曼人支配的神圣罗马帝国下的瑞士地区于11世纪再次统一,但是帝国的渐趋衰败遂产生一种类似独立国家的松散联邦,使札林根(Zahringen)、萨伏依(Savoy)、基堡(Kyburg)和哈布斯堡(Habsburg)等家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于13世纪初以地区势力脱颖而出。11和12世纪由这些家族所兴建的新城市为不断增长的商人提供安全的驻足之地,这些商人都与西欧迅速扩张的贸易有关。许多设防中心有双重功能,既能防御新获得的土地又可作为王朝进一步扩张的前哨地。

13世纪末哈布斯堡家族成为瑞士居统治地位的家族。他们原建于1020年的城堡具有战略意义地坐落于离阿勒河、罗伊斯河与利马特(Limmat)河汇流处的几哩之内。哈布斯堡的势力及领土扩张威胁着瑞士中部的一些小社团的独立,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促成瑞士联邦的建立。

联邦的成长

1273年乌里(Uri)、施维茨(Schwyz)和翁特瓦尔登(Unterwalden)直接归属哈布斯堡管辖。王朝已经控制从莱茵河至琉森的圣哥达路的北口,现又欲将该城以南的瑞士中部河谷并入自己的版图之内,以达到全部控制这条通道的目的。社团的代表们对这种入侵甚感震惊,在四森林州湖(Lake Vierwaldstatter)上游的吕特利(Rutli)举行一次会议,并于1291年8月1日签署一份公约保证共同对付所有敌人。这份公约是永久同盟(EverlastingLeague)的开始,也是瑞士联邦的基础。1991年瑞士人庆祝其国家的700年历史。

14世纪早期哈布斯堡家族极欲取得罗伊斯河谷和圣哥达山口的控制权,乃发动一场复杂的斗争以对抗诸森林州。1315年遭到挫败,1291年的同盟再次受到肯定和加强,成为1798年前各州之间关系的法律基础。战争原来的目的是要阻止哈布斯堡进一步的蚕食,至此则直接指向除掉哈布斯堡在联邦区域之内的所有封建权利,这种斗争断断续续进行150年。

联邦的地理面积很快地扩大,原社团无法忍受长久的被包围状态。至14世纪末联邦从阿尔卑斯谷地越过中部地区向西扩张,从北面的苏黎世河直至瑞士法语区的东部边界。琉森(1332)、苏黎世(1351)、楚格(Zug,1365年成为永久的联邦成员)以及格拉鲁斯(Glarus,1388年起成为永久的成员)都成为联盟的一部分(有些资料记载楚格和格拉鲁斯加入联邦的时间为1352年)。新的成员以提供额外的岁收、人力和政治与战略的能力而增强联邦的实力。不过,原3个山地州失去旧的同一性。所幸,对哈布斯堡共同的强烈敌视足以克服使年轻联盟紧张的差异。1394年在此后两次决定性的军事失败之后,哈布斯堡已无法维持对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的统治,而紧急的是要守住其余莱茵河以南的属地。

15世纪初,8个州发现它们被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的土地包围着,即米兰、萨伏依和勃艮地。由于易受到攻击,瑞士人从其原来防御战术转为攻击战术以保护自己的领土。莱茵河以南最后一个奥地利前哨基地阿尔高(Aargau)介于苏黎世、琉森及伯恩之间,于1415年被攻夺,来自西南方萨伏依的威胁在瓦莱州加盟联邦时被避开了。15世纪中期在加盟方面有反覆进出,圣加尔、阿彭策尔(Appenzell)、沙夫豪森和米卢斯加盟联邦。米卢斯自由帝国城控制着佛日山脉(Vosges)和侏罗山脉之间的贝尔福隘口(Belfort Gap,勃艮地山口)。城内的奥地利人和持不同政见的派别均试图控制莱茵长峡谷和通过山口的巴黎盆地之间的有利可图的贸易。为减少这种危险,市民与伯恩和索洛图恩(Solothurn)订立一份25年防御条约。

勃艮地战争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直接导致勃艮地战争。瑞士人在进行不成功的攻打瓦尔茨胡特(Waldshut)的战役后,奥地利人答应瑞士人一大笔钱作为和解的部分条件。勃艮地公爵大胆的查理提供这笔钱,从而获得奥地利领土的控制权,即从亚尔萨斯(Alsace)至莱茵河城镇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和瓦尔茨胡特这一带地区。莱茵河沿岸的奥地利势力旋即被勃艮地人所取代。

奥地利在认识到勃艮地人无意帮助他们要回瑞士的土地,而是自己接管原先属于他们的领土之后,遂与瑞士和法国结成联盟。在一系列的决定性遭遇战之后,以勃艮地在有城墙的城市穆尔滕(Murten)的失败而告终,这个城市防守着进入伯恩的西大门,瑞士人粉碎了查理想重建洛泰林基亚帝国(Lotharingian empire)的美梦。

在勃艮地战争中曾帮助过伯恩的弗里堡和索洛图恩于1481年加入联邦。从而,伯恩、琉森、苏黎世、弗里堡和索洛图恩5个城市州现与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格拉鲁斯和楚格5个乡村州保持平衡。

施瓦本战争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伯恩把西面的勃艮地击退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初出茅庐的统治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93~1519年在位)企图在他领地之内重掌控制权,包括瑞士在内。瑞士东部各州以与格劳宾登州联盟摆出防御姿态予以回应,格劳宾登州是以3个社团组织起来的一个迷你联邦。马克西米连加入施瓦本同盟(Swabian League),这是德意志南部诸公国组织起来的一个联盟,以阻挠瑞士的扩张,并于1499年进攻格劳宾登州。格劳宾登州请来瑞士人,于是为瑞士独立的最后一场战争,士瓦本战争就此沿着莱茵河从巴塞尔至福拉尔贝格(Vorarlbefg)爆发。1499年9月22日于巴塞尔宣布和平,马克西米连遂放弃自己的计划,从而非正式地承认瑞士的独立。两年之内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巴塞尔和沙夫豪森的莱茵领地成为联邦的正式成员,1513年阿彭策尔也成为联邦的一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13个独立州联合起来成为联邦的情况一直未变。

与法国的战争

马里尼亚诺战役

在施瓦本冲突之后,瑞士又陷入与法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为争夺生死攸关的波河谷之争(意大利战争)。16世纪早期法国转而对抗意大利。起初瑞士人支持法国,但是后来他们又与意大利联盟。武装冲突的结果将法国赶出波河谷,但胜利是短暂的,法国军队很快又回来安营扎寨,受到波河谷白杨树的遮蔽。1515年9月一支意气消沉、四分五裂的瑞士军队在米兰东南面的马里尼亚诺战役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损失8,000人以上。对于打败仗的瑞士来说,和平条款是非常慷慨的。他们保住今日提契诺的大部分和他们在南方所要求的所有领土,只多莫多索拉(Domodossola)除外,这是守卫进入辛普伦山口(Simplon Pass)的南大门。这种好心的和平条款使得原交战国双方维持250年的和谐关系,并且为瑞士带来极重要的经济成果。由于这两国之间一直保证自由贸易,因而较大的市场成为瑞士工业的一个促进因素。法国不论何时试图采取保护关税法,瑞士商人就援引和平条款。法国持续对瑞士佣兵的需要,为瑞士保持其贸易特权提供了达到目的的手段,从而给与他们较优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条件。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一直为瑞士产品保留主要的市场。

马里尼亚诺的失败标示着走向中立的第一步。瑞士认识到关于在他们边境线以外的领土,任何政策都不会得到他们的语言和宗教各集团的同意。他们或卷入邻国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事务中,从而毁掉联邦,或保持独立,两者必居其一。在16世纪蹂躏欧洲的宗教战争期间,这种观点得到加强。

改革运动

西伐利亚和约

在与法国达成和解之后不久,瑞士就受到改革运动的影响。接着就是一个时期的内部斗争,这对形成这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方面有其作用。城市(尤其伯恩、巴塞尔、日内瓦、洛桑、沙夫豪森和苏黎世等主要中心)远比保守的乡村州能接受诸如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约翰·加尔文和约翰·诺克斯(John Knox)等人的改革说教。结果造成新教和天主教区域的不规则模式超越语言和自然地理的界线,如今日所见。

尽管16世纪时发生两个宗教派别的斗争,但茨温利死于卡佩尔战争,再加上三十年战争,一场大内战总算幸免。加之,两个宗教派别都忠于瑞士胜过忠于思想体系,并在破坏性的三十年战争中,他们彼此合作维持瑞士的中立。最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终于结束战争并承认瑞士独立,瑞士经过350年的斗争终于摆脱奥地利帝国的统治。

工业化

17和18世纪是和平、繁盛时期。存在于瑞士某些社团中的工业可追溯到14世纪,现在又进一步扩大了,为将来的发展和多样化打下基础。瑞士在三十年战争中所持的中立立场对经济大有好处。难民的流入对改善旧工业尤其重要(例如纺织业),同时对建立新企业也有所帮助。瑞士商人出售自己的产品,并在交战国中充当外国货运转的中间人。

主要从经商和手工艺品积累起来的资本可为工业扩展提供资金。由于内陆的瑞士既无船运企业又无所属殖民地,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目标。因此,到17世纪末160万瑞士人中有1/4从事纺织业和钟表业。

1785年在汝拉州东部和中部地区建立丝、麻、棉的纺织厂。法国大革命前棉布制造是瑞士最重要的工业。纺织业虽源自14世纪,但是在17世纪前一直未有建树,直到17世纪难民引进细纺和平纹纺,纺织业才有所改观。从英国自由进口的廉价机织线在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中席卷瑞士之前发出最后兴隆繁荣的火花。

16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难民将钟表制造术引进日内瓦,至18世纪末该市已有1,000名师傅和几千名的学徒。但是,对纳沙泰尔州钟表业的建立,难民们并未发挥什么作用;纳沙泰尔的精确冶金术早在16世纪就有了。

大革命的冲击

瑞士尽管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其政治机构对法国革命所释放出的暴力未有所准备。13个州的赫尔维蒂联盟(Helvetic Association)没有一个中央政府,每个州有其自己的军队,宗教的对立依然存在,乡村州对城镇持怀疑态度,小州对大州怀有嫉妒之情。

虽然亲法和反法两种情绪并存,但瑞士仍试图保持中立。该国在通过辛普伦山口的巴黎-米兰主干道上的战略位置对法国是生死攸关的,同样对控制大圣伯纳山口也至关重要。因此拿破仑在征服意大利北部之后就入侵瑞士,并于1798年3月5日占领伯尔尼。古老的13州联邦至此即告结束。

法国人建立赫尔维蒂共和国,其持续时间为1798~1803年。这个政府由于内部不和而垮台。一部在巴黎起草的宪法根本无视瑞士的传统而强行通过。占领军像对待附庸国一样对待瑞士,并且将之变成法国人及其敌人的战场。国际上的混乱日趋恶化,瑞士于1803年陷入无政府状态之中。在此关键时刻,拿破仑以调解决议书插手,这个国家才稳定下来。

虽然失去某些领土,但是瑞士几乎岿然不动。13州重建起来,加上6个新州--圣加仑、格劳宾登、阿尔高、图尔高、提契诺和沃州。这19个州组成赫尔维蒂联邦。

在拿破仑战争其余时间里瑞士仍保持中立,但是由于大陆封锁,工业(尤其纺织业)深受其害。1815年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维也纳会议承认这个联邦永久中立。三个古老的同盟者∶瓦莱、纳沙泰尔和日内瓦加盟,遂形成25个州(第26州汝拉从伯恩州的操法语天主教区分离出来,于1974年加入联邦,1979年成为州)。

经济发展

经济的主要发展时期始于1815年。农业普遍有所改进,旅游业尤其因有来自英国的游客而开始发展。但是经济中的工业部门收获最为显著。大陆的封锁将英国排除于欧洲市场之外,最初给纺织业带来有害因素,遂逼使瑞士采用机器纺织使之现代化。

第一座大型工厂在1802年建于苏黎世州。棉纺织业引起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纺厂的数量陡增。至1810年棉纺织业所需线中的25%由家庭供应,此后不久瑞士就完全不再依靠外国供应。

瑞士未来的经济生活模式已开始形成。瑞士工业必须出口方能发展。它依赖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因此自由贸易是一种需要。对外国保护主义的威胁由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和较深入细致的职业训练来对付,而不是给以报复性的关税。还有,瑞士公司开始在其他国家设厂。

内部政治困难

不幸的是,这个物质繁荣的纪元却不能免受政治问题的困扰。调解决议书与拿破仑一起消失,取代它的是一份新的联邦公约,它再一次将瑞士建为主权国家的联邦,它们的联合只是为了共同的防御和维持内部秩序。因此,要制订和执行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仍然是不可能的。此外,瑞士还被法律的障碍所隔离,因为每一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货币、邮政、度量衡和军队。自由居住在任何州的权利也随着调解决议书宣告结束,因此每个州的居民视他州的居民为其他国家的国民。更有甚者,公民自由几乎不存在,宗教的差别重新抬头。

这些深深的宗教分歧导致1845年组成一个天主教诸州的分离主义者联盟(Sonderbund),其成员有琉森、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楚格、弗里堡和瓦莱。1847年7月联邦议会代表其他州宣布分离主义者联盟与联邦公约不相容,应立即解散。从而爆发仅持续25天的内战,以联邦军队的胜利告终。侥幸无甚大伤亡,使和解较顺利地实现。

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一部新宪法于1848年诞生,1874年进行修改。宪法中明确阐明的政治机构今日尚存在。统治权在州和联邦政府间进行划分。参加联邦政府的代表或由全国人口中多数选举产生或由州选举产生,从而为小州也提供国家代表名额。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终于成为可能。此外,国家现掌管着海关、货币、度量衡和邮政,还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促进全国福利的提高。

转折点瑞士

近代瑞士历史上1848年是个转折点。这个时期之前内部斗争是瑞士政治生活的一个事实,此后在种族和宗教这两条线上大的内部危机没有了,国家开始欣欣向荣。由于政治稳定,瑞士就能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上。

铁路的扩展

铁路网的迅速扩展加强了瑞士在横跨东西、南北欧洲通道上的战略地位,从而帮助它维护国家的中立立场。1847年第一条铁路在苏黎世和巴登(Baden)之间通车。至1860年已有966公里(600哩)的铁路由私人公司在中部地区的城市之间铺设。到1876年时使用的路线已超过2,000公里(1,200哩)。

为要与横穿阿尔卑斯的森尼斯山和布伦纳山口的铁路线竞争,瑞士与意大利和德国行业磋商建筑圣哥达隧道。经过10年的开凿,以劳工的骚动和约167名工人死亡为标志,15公里(9.3哩)的隧道终于在1882年开通,当时是世界上最长者。20世纪早期在瓦莱州布里格(Brig)和意大利的多莫多索拉之间的19公里(12哩)长的辛普伦隧道和将巴塞尔和伯尔尼至布里格和米兰连结起来的14公里(9哩)长的勒奇山隧道(Lotschberg)也向铁路交通开放。

瑞士的中立

普法战争期间瑞士保持中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国内种族间有分歧,但仍保持中立。战后,瑞士的中立地位再次被《凡尔赛条约》所确认,确认瑞士的中立是维持和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的《伦敦宣言》进一次巩固其中立,当时国际联盟会议上承认瑞士的永久中立,并以1815年条约为据,宣称保证其领土完整,这符合总的和平利益,因此符合联盟的原则。

1920年5月瑞士投票要求加入国际联盟,其总部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坚持下设在日内瓦。在纷乱的30年代,国际联盟的解体使瑞士放弃集体安全而重申自己绝对中立的旧地位。他们担心发生最坏的情况,便从心理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作好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冲突的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联邦议会发布中立宣言,这个宣言以强大的陆军和空军为后盾。在只有4,000,000总人口中最后有850,000士兵被动员起来。阿尔卑斯山脉中有一个称作内堡(reduit)的堡垒已作好准备,因此即使中部地区的城市失守,瑞士军队仍能与纳粹作战。尽管它被纳粹和法西斯军队所包围,瑞士却是中欧唯一幸存的民主国家。因素有三∶第一,如果发生入侵,瑞士将摧毁阿尔卑斯山脉中的道路和铁路线。第二,瑞士军队是一支难对付的战斗部队。最后,瑞士军队将充分利用其高山的地形优势。

瑞士严守中立一直坚持到今天,虽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站在联合国这一边。1986年瑞士以3∶1的表决票数反对加入联合国。不过瑞士的军队却为联合国的维持和平任务而接受训练。

战后经济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时期瑞士的经济全速发展,很少有失业情况。但由于70年代早期的衰退,它采取了重新组织瑞士工业使之合理化的政策,尤以建筑业和钟表业为重点,并且将外国劳工遣回本国。据统计,1973至1976年间就有400,000多工作职位被取消。不过,90年代早期瑞士居民中超过100万外国人。

瑞士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的成员,1973年它与欧洲共同体(EC)达成协议,为制造品逐渐建立一个免税贸易区。瑞士观点的若干重要条款已载入合约中。瑞士对内部事务和政策的自主权并不危及中立,因此予以保留;在瑞士的外国工人不得自由行动;瑞士不受欧洲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约束;瑞士不卷入欧共体与其以外国家的关系。与欧共体合约的有效期至1993年1月,以帮助进一步巩固瑞士的经济。瑞士配合欧洲的统一体而又保留与中立有关的政治和外贸事务的行动自由。然而,出口品获得免税进入拥有3.25亿欧共体消费者的市场(德国合并后超过3.4亿),接近1991年瑞士出口的58%,此时瑞士自诩国民平均所得是世界工业国家中最高者。

由于1992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一项基本上改变的政策,遂为12个欧共体国家创造一个开放边界线的单一市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被迫与欧共体达成一项协议,藉以产生一个连接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欧洲经济区,成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会员进入更为强大的欧共体的前奏曲。虽然联邦政府支持这种行动,但是任何协议还需由各州正式批准。因此情况就是如此,如果瑞士加入欧共体,明显地就要削弱其中立性和自1815年以来将瑞士治理得如此之好的传统。

现存的挑战

瑞士的历史发展可大致分成3大阶段。第一,居民必需使其生活适应崎岖多山的地形。第二,为了捍卫领土,人民必需抵抗邻近强大民族的侵略。第三,他们必需打造一套可以维持该国人民生计的经济体系。从大体上看来,瑞士人在这3个阶段的表现可谓成就不凡。

然而今日瑞士所面临的挑战则要复杂得多了。首先是自然环境的挑战。在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攻势,瑞士人必须设法保持他们独特的地理的与环境的统一性。现代的工业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把乡间的大片地区转变成采石场、垃圾场和水泥建筑物。其次是来自人类的挑战。在一方面,国家必需针对日益增多的政治难民制定公平的政策,而不断攀升的政治难民人数正反映了瑞士令人赞赏的民主制度的特色。在另一方面,诸如酗酒、药物滥用和爱滋病等严重的内部社会问题也必须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来处理。解决这些挑战的各种尝试、努力,将会是瑞士直到21世纪的重大课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lvyougonglue/834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