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旅游车费标准
4
2024-07-25
树挪死,人挪活。当一个地方备受天灾人祸之苦,要想活命,只有出外谋生,离则活,留则死,虽然说故土难离,但为了活命,还是会背井离乡,去认为适宜生存的地方安家落户。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人口大迁移、大融合,才形成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格局。
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大融合,当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的八王之乱,让西晋迅速走向衰败灭亡,本来被大汉打垮打服的北方少数民族,看到中原混乱衰弱,趁机入侵,北方陷入五胡乱华的局面,北方汉人难忍受蹂躏折磨,就纷纷举家南迁。本来不毛之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增多起来。长达近四百年之久的两晋南北朝,战火纷纷,北方少数民族建的国家轮流坐桩,南边以汉人建的王朝也是在不断交替,这一时期,人口流动性最大,融合度也最彻底。最终有不少少数民族因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相继被汉化,像当时的鲜俾、羯、砥、羌等民族,经过杂居、通婚,都慢慢汉化,最终也成了汉族;南方的少数民族与北方迁来的汉族长期生活杂居,或本居变成了汉族,或迁来的汉族变成了本地族。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有鲜俾族的血统。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徙流动,当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大唐帝国和平稳定了百年,突然爆发了安史之乱,长年未经过战争的北方人民,惊慌失措,作鸟兽散,纷纷南迁以避战乱。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当在北宋靖康之耻以后,宋王室南渡,北方人民为躲避金国入侵,也大量整家带口南迁。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洛阳巨富,后因金兵入侵,不得不南迁。以上几次都是因天灾战火,人口的自由迁徙,不存在政府行为。以后的几次都是由政府干涉为主造成的人口迁移。如明朝初期的洪峒大槐树移民,是明初将山西部分居民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因为那里在元末明初饱经战乱,当地人民已是十不存二,大量的良田拋荒。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因四川在明末清初,人民被各路势力战火屠杀,特别是张献忠的大西军和入川的清军屠杀,诺大的四川人口仅剩不足六十万,成了十室九空的蛮荒之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残忍,真的令人不堪正视。清末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也发生了人口大规模移动,比较著名的有解放前的闯关东、走西口等,都是关内饥民为生活所迫向关外的东北和西北边疆迁移;解放后,建国初期,内地为了支援地广人稀的边疆建设,国家有组织地将进军边疆的部队就地组建成建设兵团,开荒种地,还组织内地大城市的知识青年献身边疆,当时的八千湘女上天山,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人口迁移量何止千万,甚至上亿人,恐怕已经成为历史之最了。
故人怀土,小草恋山。之所以有客家人、闽南人自称河洛郎,这不奇怪,历史上无数次的人口迁徙,不断在东南西北流动,让无人区有了人居,让荒地得到了开垦,让旧居新居的人们相遇。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迁离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背井离乡来到异地,自然会怀恋旧地,自然会保留旧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为了不忘故土,他们就会给子孙们传递牢记旧土的一些称号。河洛也许正是指北方的黄河洛阳,那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记住河洛,就是记住了我们的民族之根,确实值得永久的记念。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无论是先祖们还是今天的我们,主体上都是在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上进行,来回流动,这也说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永远是养育我们炎黄子孙的栖息地,是先祖赐予的神圣不可侵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