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景点介绍+游玩攻略

小博 2024-09-01 6

北京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景点介绍+游玩攻略

北京市东城区境内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原来是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馆,也称嵩公府祠堂。这座地质学馆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

  2017年12月2日,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旧址简介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沙滩北街路西的沙滩北街15号院内。此处原来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的家庙。院内原来立有傅恒征伐金川的功绩碑——傅恒征西川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该碑迁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华民国时期,此地是傅恒的裔孙松椿的松公府房产,称“松公府祠堂”。1931年,国立北京大学购得此处房产,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在此建成地质学馆。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发展历程

  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北京大学将汉花园(北京大学红楼老校区)以北的松公府全部买下。胡适等人又经努力,争取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设立了合作研究特款。北京大学利用其中部分款项先后在松公府新建了图书馆、地质学馆、灰楼宿舍等建筑。

  这座地质学馆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该楼西南角下方的墙上嵌有一块奠基石,上面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

  根据记载,这座地质学馆“自民国二十三年五月间起工,至二十四年七月竣工,计土木工程费用并暖气卫生工程、电气工程及工程师设计费共六万余元。合其他设备计五千五百余元,合共六万六千余元。经费由本校与中基会合作特款及本校经常费拨付,并由本校地质系李四光、丁文江二教授捐薪资助。”地质学馆的“建筑式样为L形,占地七百九十一平方米。南部为三层,北部除地窖外为二层。除楼板屋顶及四周大料用铁筋洋灰外,其余均用砖砌,由梁思成工程师设计,北平卫华、海京两厂承包建筑。”地质学馆的“地窖层用为磨片室、储藏室、锅炉室等;第一层用为教室、古物陈列室、地史陈列室、暗室、阅览室、学生研究室、教员室、职员工作室等;第二层为教室、大讲堂、化验室、显微照相室、矿床实习室、矿物岩石陈列室、教员室等;第三层为教室、地质陈列室、教员室等。”1935年8月,北京大学地质系由北京大学二院(马神庙街的京师大学堂旧址)北楼迁入地质学馆,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首个拥有独立教学实验楼的理科系。

  1952年院系调整后,地质学馆连同北京大学工学院校舍都变为北京地质勘探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校舍。后来,该建筑又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该建筑保存较好。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在该建筑的外墙增建了抗震框架,对原先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有所损害。室内装修也受到局部改造。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所获荣誉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其他介绍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位于东城区沙滩北街。3层西式楼房。建于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平面、立面均为不对称式,体形随功能要求变化。今楼西南嵌一石,上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旧址由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1992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东至沙滩北街,南、西、北至现状中科院法学所使用范围的围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lvyougonglue/3165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