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自然博物馆景点介绍+旅游攻略

小博 2024-09-01 11

北京北京自然博物馆景点介绍+旅游攻略

国家一级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坐落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天桥演艺区。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1992年9月,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和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标本楼——“田家炳楼”落成;2008年7月1日,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

  北京自然博物馆有321829件馆藏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中华侏罗兽、完成全身羽毛颜色复原的赫氏近鸟龙、保存在中国的恐鸟标本等;还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

  2008年5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9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22年11月26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馆闭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历史沿革

  1951年3月,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文化部丁西林副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委员包括裴文中、郑作新、张春霖、胡先驌等人。

  1951年4月2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的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裴文中兼主任。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文向全国征集标本和展品,并从全国各地抽调业务与行政干部。

  1955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馆舍建设批准立项,确定天桥南大街为馆址。原计划建设有三期工程,即陈列楼、标本楼和办公楼,并确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陈列厅8000平方米,首期工程拨款120万元。

  1956年10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新馆在天桥南大街开工。

  1958年5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新馆落成,由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题写馆名。至8月份完成了搬迁工作,随后古生物、动物、植物基本陈列布置就绪。

  1959年1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特种邮票1套2枚和首日封1枚。“大跃进”期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下放到北京市,隶属北京市文化局。

  196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命名,由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任馆长。

  197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划归北京市科技局领导。

  197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由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继任馆长。

  198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建立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在麋鹿引进工作圆满结束后独立为成为新的科研机构。

  198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划归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1992年9月,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和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标本楼——“田家炳楼”落成。

  2008年7月1日,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

  2022年11月26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馆闭馆,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北京自然博物馆文化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宣传教育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门主要负责观众服务、展厅讲解及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活动。以展览、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形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提供有关自然科学知识,促进公众开展博物馆学习与休闲。

  除了展厅解说、实验乐翻天、科普小课堂等常设活动之外,节假日及寒暑假会特别策划推出特色讲解、夏令营、博物馆之夜、话剧演出等科教活动,同时还开展针对不同公众需求的科学大讲堂、社会大课堂等科学讲座,探索角常年开展特别设计的书吧、做做吧等活动,鼓励少年儿童动手动脑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科普教育部还为学校开展校外教育提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包、学习单、教具箱等为辅助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到馆参观、科学素质培养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通过与协议社区建立服务关系,自然博物馆利用自身既有资源,为社区提供各种类型的活动及服务。社区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参观、科普实验、科普讲座、科普阅读等,并根据不同年龄群众特点设计符合其学习特征的活动内容。

  北京自然博物馆以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开展的各种类型活动,包括展览、课程、讲座等入校服务,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馆校往来活动。旨在为学校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提供博物馆资源,以帮助各地区各区县少年儿童均享公共资源提高综合素质。

北京自然博物馆常设活动

  实验乐翻天

  活动目的: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引导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观察和学习基础的生物学小知识。该活动每1-2个月更换新主题。

  适合对象:5-10岁。

  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上午10:00—10:30。

  活动地点:探索角实验活动区。

  参加方式:活动当日在咨询台领取活动参与券,免费参与。

  科普小课堂

  活动目的:结合知识讲授、图片及标本展示、双向互动等传播手段,以灵活有趣的方式讲授有关古生物、动物、植物、人类等各个学科的有趣知识。

  适合对象:5-8岁年龄段的儿童。

  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中午12:00—13:00。

  活动地点:探索角教室。

  参加方式:活动当日免费入场,团体需提前预约。

  赛先生来了

  活动目的:专家型讲解赛先生(Mr.Science)利用展厅展示、标本等资源,结合馆藏标本、模型以及图片等其他手段设计讲解内容,让观众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或话题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触摸、观察、与讲解人员言语肢体互动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对科学知识有更切身的了解和感知。每1-2个月更换新主题。

  适合对象:各年龄层观众。

  活动时间:每个月单数周周六10:30、14:00各一场。

  活动地点:展厅。

  参加方式:当日参观观众均可前往参加。

  科学大讲堂

  自2009第一期讲座年始,科学大讲堂邀请各学科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较有名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人士,就某一主题举办讲座。主题涉及自然科学以及各相关学科,还包括有关学科热点门类,并结合一段时期内社会热点话题。适合对象:主要面向全社会开放,个别场次依据其专业深度等特殊性。对参与对象有一定限制。活动时间:不定期安排,每年5-6场。活动地点:展楼内4D影院。参加方式:免费参加;网站发布消息,座席有限电话预约报名额满即止。

  社会大课堂

  北京自然博物馆拥有涉及动物、植物、古生物、分子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每位研究人员针对自己研究领域,结合馆内展览,确定讲座题目开展讲座活动。适合对象:面向全社会开放。活动时间:每周日下午。活动地点:展览楼内4D影院。参加方式:免费参加;网站发布课程公告,座席有限电话预约报名额满即止,学校等单位有要求可预约专场。

北京自然博物馆特色活动

  博物馆之夜

  活动目的:以博物馆展厅为主要活动场地,综合利用展示空间、展览标本等资源设计的夜间博物馆活动形式,包括讲解、表演、动手活动、有奖竞猜、亲子互动等多种活动类型,体现博物馆错时开放的公众服务意识及全面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教育服务理念。适合对象:根据各年不同主题而定。活动时间:每年暑期晚间时段。活动地点:自然博物馆展览楼。参加方式:以公众报名预约方式组织开展。

  环球自然日

  活动目的: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协支持,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与北京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要求参赛者根据某个主题在自然科学范畴内,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角度自主选择方向,确定题目,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发现新视角,并结合艺术、科学、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对所选择的题目加以分析和研究,发挥创意,成果通过展览或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参与竞技。活动对象:北京地区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阶段的适龄学生。活动时间:每年3-12月。活动方式:通过师生结对的方式,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

  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是北京学生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进一步培养中小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思想和人文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参加科学考察、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活动,积极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活动对象:北京市地区中小学校。决赛时间:每年12月下旬。活动方式:由各区县组织代表队参加。

北京自然博物馆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

  1986年,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为基础,在大兴南海子建立的麋鹿研究生态实验中心引进英国的麋鹿种群成功,即现今的“麋鹿研究中心”。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自然博物馆每年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1992年—1997年中,北京自然博物馆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6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基金项目1个,有4名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1977年和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对新疆天山托木尔峰的联合科学考查,陈绍煋研究馆员参与的《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高等植物区系调查》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甄朔南研究馆员等人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完成了对中国恐龙足迹的开创性研究;王绍芳研究馆员的《湘中晚石炭世底栖动物古生态及群落研究》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李建军研究馆员的《南极费尔南德斯半岛鸟类足迹研究》论文收入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论文集,该项目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黄劲松副研究馆员参与的“华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科研三等奖;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完成了国家科委委托的“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

  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和国外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项目,如与美国地球探索协会合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古生物考察,与美国新墨西哥洲自然博物馆合作的云南禄丰下侏罗纪似哺乳爬行动物研究以及杨思谅研究馆员与德国圣肯堡自然博物馆合作的蟹类研究;饶成刚研究馆员曾与美国学者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早期鸟类飞翔与攀握:来自中国下白垩统地区的新化石证据”的论文。

  199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人类与史前文化渊源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于1993年举办了“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作者还曾当选为国际第四纪地学大会的中方主席和世界鸟类学会秘书长。

  出版读物

  1980年,创刊发行专业学术刊物《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大自然》科普杂志。

  1982年,编辑出版大型图册《生物史图说》。

  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出版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专著和科普读物,如甄溯南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蔡其侃的《北京鸟类志》、王鸿媛的《北京鱼类志》、刘思孔与他人合著的《中国蝶类志》及《中国鸟类食毛目的研究》等。馆内有关专家还直接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植物志》等专著的编纂工作。由馆内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图书《生物史图说》,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周国兴研究馆员的《人之由来》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读物;1996年关键研究馆员等撰写的大型科普读物《恐龙时代》一书,被出版社作为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科普作家唐锡阳的著作《环球绿色行》一书。甄塑南和周国兴研究馆员曾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学术刊物《北京博物馆研究报告》创刊于1979年,已出版了60期,并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研究机构保持着资料交换关系。2005年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改为《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共同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科普期刊《大自然》杂志创刊于1979年,已发行出版了119期,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

北京自然博物馆建筑布局

  北京自然博物馆坐落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演艺区。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入口位于博物馆大门的南侧,出口位于博物馆大门的北侧方向,而主楼的正门则位于主楼的西侧,停车场位于博物馆主楼的西南方向。博物馆主楼一层有植物世界厅、恐龙公园厅、非洲厅。二层有古哺乳动物厅、古爬行动物厅等。新建“田家炳楼”标本楼蕴藏着23万余件馆藏标本,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

北京自然博物馆所获荣誉

  2008年3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北京市33座免费开放博物馆。

  2008年4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北京市首批99家科普基地,被选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大自然》编辑部为科普传媒基地。

  2008年5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9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20年4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北京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名单。

  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研发、传媒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

  2022年2月11日,入选2022年北京市科普基地拟命名名单。

  2022年3月30日,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北京自然博物馆其他介绍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本馆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田家炳楼”,这座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0余万件馆藏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泽东同志的亚洲象标本、-同志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这些珍贵标本,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古生物陈列厅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进程,透过化石的印痕,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迹,似乎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聆听来自遥远太古代的声音;而植物陈列厅又似一部绿色的史诗,叙述着植物亿万年的演变。由水生到植物登陆,即使是一朵花的盛开,即使是一粒种子的传播,都蕴藏了无数的奥秘,留给我们无数的疑问;动物陈列厅,则向我们讲述了这些“人类的朋友”身上的奥秘,这里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原再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之美,动物界的神奇;人类陈列厅,让我们一睹人类由来的壮阔历史。由猿到人,历经万年,才有今日的容颜。一个人的诞生,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北京自然博物馆,向来不是一个枯燥的说教场所,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新开辟的互动式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教育活动场所,吸引了无数热爱自然的青少年朋友。“动物之美”、“恐龙世界”等,又让孩子们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探索自然,热爱科学。

  在常规展览之外,北京自然博物馆还不定期的推出各种各样的临时主题展览,例如“猛犸象”、“达芬奇科技”、“人体的奥秘”以及连续12年推出的“动物生肖”展览等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北京自然博物馆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其精心策划的专业展览曾多次走出国门,“中国恐龙展”曾先后在新加坡、日本、瑞典、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新喀里多尼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博物馆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将大自然的神奇生动地向公众展现,自然少不了科研人员背后的努力。北京自然博物馆拥有一支科学态度严谨、朝气蓬勃的科研队伍,还有动物、植物、古生物实验室及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近几年全馆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多个。先后出版过许多有代表性的科研专著和科普读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定期举办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先后组织了14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物知识竞赛,每年有近10万名学生参与,同时举办各类科普讲座、生物教师培训班、小小讲解员培训以及博物馆之夜、小军团生物夏令营、“小手牵大手走进自然博物馆”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2008年后,北京自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一批批游客来到自然博物馆,亲身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慨叹科学给人们带来的惊喜。而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也将不辱使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科学走近人们的生活,搭建起人类与自然对话的美好桥梁。在新的命题面前,全体自然博物馆人,将不辱使命,创新思维,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地址: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10-67024431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馆);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观众人数较多时开放时间将有调整。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需要预约才能参观,至少提前一天预约。可预约次日至10日内门票,约满为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lvyougonglue/3162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