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美食与旅游的发展,西双版纳饮食文化特点

小博 2024-03-15 7

西双版纳美食与旅游的发展,西双版纳饮食文化特点

1. 西双版纳饮食文化特点

01

手抓饭

巨大的芭蕉叶上摆放着各种美食,水果和五花肉可以一起下肚,辣酱和甜糯的紫米饭搭配也很神奇,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抓起什么!让人大呼过瘾!

02

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茅草香料,天然含柠檬香味,和胃通气、醒脑提神,把香茅草捆绑在鱼身上,腌制过的鱼肉加上香气扑鼻的香茅草,单单是气味就让人欲罢不能。

03

菠萝饭

菠萝饭分甜、咸两种。甜口的菠萝饭常用紫糯米做成,紫糯米用水浸泡七至八小时,菠萝顶部切盖,掏去菠萝果肉,菠萝果肉切丁与泡好的紫糯米混合,有时也加入少许葡萄干,放入菠萝容器内,把切去的盖盖上,放到甑锅里蒸熟,整个菠萝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糯米香与菠萝香融合得天衣无缝,味道香甜,别具风味。

咸口的菠萝饭则用香米做成,菠萝剜去果肉后切丁,与胡萝卜、玉米、青豆、虾仁、蒸熟的香米饭同炒,不用放鸡精、味精一类调味料,就已经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鲜香!炒好的米饭盛入菠萝中,好吃又好看。

04

傣味烤鸡

傣味烤鸡,又称为勐海烤鸡,是勐海当地的特色美食,整鸡配上特有的傣味香料烤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肉质鲜嫩清甜、香而不腻,配合秘制辣椒粉蘸料,更是香辣美味!食用时直接用手撕着吃,口感更是风味十足。烤鸡习俗在傣族饮食文化里源远流长,是传统傣家烤制菜系里最具特色的菜品,从传统傣家宴席到街头小吃,到处都有烤鸡的踪影。

05

香竹糯米饭

香竹饭用的竹子本身会散发香味,晶莹柔软的米粒弥漫着香味,让人口生津液,胃口大开,这也是傣族人每天必吃的主食之一。香竹饭软而细腻,香气扑鼻,身影出现在西双版纳的大街小巷,方圆几里都能闻到香竹饭的香气,飘香四溢真的是很诱人呢。无论是游客还是本地人,都忍不住为这一筒香饭驻足。

06

包烧

以芭蕉叶或柊叶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蕉叶独有的香味清新诱人,不管是什么食材,都能与之完美交融。包烧牛肉,包烧五花肉,包烧野生菌,包烧野菜……每一种食材在经历包烧烹饪后,都散发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自然香气。

07

舂鸡脚

品尝到人生中第一口舂鸡脚的时候,相信没有人能逃出一盘吃光还觉得不过瘾的魔咒!鸡脚煮熟,与西红柿、胡萝卜、洋葱、青柠檬、小米椒、豇豆、大芫荽、大蒜等调味料一同放入石臼中舂捣,鸡脚骨肉分离,香料的汁液充分浸入鸡脚中,酸辣鲜香,十分入味!食用前再撒上一把炒过的花生碎,画龙点睛似的将整道菜的香味都勾了出来。夏季吃上一份舂鸡脚,暑气瞬间就被击得粉碎。

08

油炸青苔

油炸青苔是傣族特别传统的一道美食,傣族人把江河中的青苔采集洗净,然后煎黄,吃起来又香又脆,还能清凉解毒,如果去到西双版纳的话一定要试试。

09

炸牛皮

炸牛皮是西双版纳的傣族特色佐酒佳肴,其口感泡脆,蘸番茄酱吃,辛香回甜,独具风味。不过要注意,这里蘸的番茄酱可不是我们平时吃薯条蘸的番茄酱,而是用新鲜番茄、大蒜、柠檬、小米辣椒自制的酱料,口感酸辣爽口,本地称为“番茄喃咪”。如果到西双版纳游玩,小酌一杯,搭配炸牛皮就口,十分惬意。

10

傣味酸笋鸡

酸笋鸡是来西双版纳旅游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鸡以岁鸡为上,笋以陈年笋为佳。鸡肉切块后爆炒,适时加入酸笋、草果、胡椒、砂仁、蒜、姜等配料,再加水文火慢炖。酸笋鸡汤汁清香,酸饴适口,回味悠绵,酸笋独特的味道为鸡肉增添了无穷风味。除了炖鸡,酸笋炒牛肉、酸笋煮鱼也非常可口。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酸笋的味道,如果你热爱螺蛳粉,那一定不能错过这碗同样“酸臭”的酸笋鸡。

2. 西双版纳傣族饮食文化

1、菠萝蜜

景洪菠萝蜜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特产。菠萝蜜果实硕大,香气浓郁,肉质细腻,味甜入蜜。依果实大小而论,堪称果王。

2、小粒咖啡

咖啡是现代都市人群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西双版纳的咖啡非常出名,也是那里的一种特产。西双版纳的咖啡喝其他的热带国家产的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仅是体积上更小了,同时它的味道更加香醇,还带着一点独特的甜味,是咖啡中的精品。

3、傣家火烧干巴

以精选的上等牛肉,配以版纳独有的植物香料,采用火炭烧烤“并窝”的方法烤制而成,当牛肉烤至褐红油润,用木锤轻轻敲打成丝状,食之,喷香可口,其奇妙滋味是不可多得的牛肉佳品。

4、腌牛筋

腌牛筋是傣族的一道名莱.制作时,将牛头、牛脚用开水烫过后把毛刮去,再放到火里烧透,然后用水泡洗干净,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煮烂,出锅后将骨头剔掉切成小片,装入盆里用淘米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来,再用冷水淘洗干净滤干水,把准备好的辣子、姜、蒜、花擞、盐等佐料倒入盆中拌匀,装入罐中封好,半月后即可食用.滋味酸香,质地软嫩,清凉爽口。

5、普洱茶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

6、西双版纳氆氇

氆氇实为手工织成的毛呢,也叫藏毛昵。氆氇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氆氇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细密平整,质软光滑,作为衣料或装饰的优质毛纺织品,是以西宁羊毛为原料,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

7、傣锦

傣锦是云南省傣族人民的民间织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坚牢耐用和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图案、五谷花卉和几何纹图案等。

8、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云南傣族、拉枯族同胞别具一格的风味茶。因茶叶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傣语称为“腊跺”,又加其原料细嫩,被雅称为“姑娘茶”,拉枯族语叫“瓦结那。

9、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烤鱼,是云南滇南地区的一道碳烤鲜罗飞鱼菜肴,也是地道传统的一道傣族风味菜肴。主要材料有罗非鱼,辅料有葱、姜、蒜、青辣椒、芫荽。由于做法独到、香料独特、鲜香可口,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贵宾不可少的一道菜。

10、西双版纳土蜂蜜

西双版纳土蜂蜜是由中华土蜂采集热带雨林多种中药材植物、水果及奇异花卉的花蜜经过充分酿制而成。其蜜质清香,呈深琥珀色,结晶细腻。其蜜源位于西双版纳热带原始雨林,这里花香四季,生态无污染。

3. 西双版纳民俗文化特点

   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则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如果你想去西双版纳,任何时间都可以。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这里的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这样的气温使得西双版纳是个从来没有降过雪的地方,也个是长时间处于阳光下面的地方。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是最合适的,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就有机会尝遍那里的热带水果,真是妙不可言。5—10月进入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所以还是挡不住这里的旅游旺季的到来。    旅游区特色  多绿、多雾、多傣家民风、温馨和谐、原生态,与东南亚诸国有着质的区别,特有韵味。西双版纳是全国唯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林木参天蔽日,珍禽异兽比比皆是,奇木异葩随处可见。离泰国、缅甸很近的西双版纳充满了佛风,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  傣族泼水节  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迈”。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傣历新年,既 不同于公历的六月。傣语的“楞喝桑堪”,其意就是六月新年。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年是阳历年,月是阳历月。据纳西净地的小妖推断,傣族过年的时间虽在六月,但节期并不固定在六 月×日,而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初之间变动,年年都需推算,才能确定过年的确切日子。   欢庆节日  节庆日期:傣族过年的时间虽在六月,但节期并不固定在六月×日,而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初之间变动,年年都需推算,才能确定过年的确切日子。  活动地点: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播放古城歌曲《纳西净地》。  节庆特色: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在每年的六月至七月间举行,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  庆祝方式:  这天要“赶摆”(集会娱乐),人们穿戴一新,载歌载舞在赶摆上集中,放高升、放高升、划龙船、丢包,欢度佳节。   从前的傣历年,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规模 不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以后,各级政府已把傣历年作为一个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风情、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游客、商贾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活 动,不仅开展泼水、放高升、龙舟竞渡、放焰火、飞灯、堆沙等传统活动,还增加了文艺表演、商品展销、贸易洽谈等内容,各个公园也利用优势,开展剽牛、斗 鸡、大象表演和民俗表演、射弩等各种活动,使节日活动规模宏大,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国际友人、海外侨胞、省内外游人、商家纷至沓来,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 一起欢度佳节,欣赏浓郁的民族风情活动,观赏当地迷人的风光,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傣历年已成为增强文化经济交流,增强友谊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4. 西双版纳民俗饮食文化

西双版纳特色小吃比较多,主要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菠萝紫米饭。菠萝紫米饭也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米制食品,首先要将紫糯米浸泡7~8个小时,将菠萝顶端切一个盖,掏去菠萝心,放入紫糯米,盖上菠萝盖后放到甄锅里煮,闻到香味后,即可开盖食用,味道有点甜,且有补血润肺的功效。

2、香茅草烤鱼。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3、喃咪。喃咪是傣语,汉语就是酱的意思。喃咪的种类有很多,番茄喃咪、花生喃咪,甚至还有螃蟹喃咪。通常情况下,喃咪与一些煎炸食物一起食用,再加上当地特产的一种小酸果。

4、卵石鲜鱼汤。卵石鲜鱼汤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鱼汤鲜美味甜,而且具有烧石的香味。将河中的卵石取来洗净,放到火塘中烧红,将烧红的卵石一个接一个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鲜鱼的锅内,直至使水沸腾,然后又将烧红的盐块放入,鲜鱼汤便烧成了。

5、香竹饭。香竹饭是具有浓郁傣家特色的名吃,把米饭放在竹筒里用火烘烤而成,又称竹筒饭。将香竹的竹节砍下作底,泡过的糯米放进竹筒,用芭蕉叶塞住。先用水浸泡15分钟后,再放在火上烤或者埋进火灰里焐。

6、酸笋煮鱼。酸笋煮鱼是傣族的一道名菜。酸笋采用的是夏天破土而出的嫩竹,去外壳切成丝,加入盐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将酸笋在油锅上微炒片刻,放入适量的水做汤,水开后再加入洗净切成块状的鱼肉,煮熟即可食用。

7、芭蕉花炒肉。西双版纳有许多可食用的花,比较出名的有芭蕉花,有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可做出五花八门的菜式,包烧,煮,蒸,炒等等。

8、牛干巴。牛干巴在云南是常见的一种牛肉腌制食品,它便于携带和保存,吃法很多,油炸、水煮、凉拌皆可。

5. 西双版纳的民族饮食文化

云南的饮食是分片区的滇东北,就是昭通、曲靖一带,喜欢吃味重的食品,口味偏重于川味,喜欢吃辣,代表性的就是沾益辣子鸡和昭通的卷粉、红烧米线、烟熏肉滇西北的话,多以肉为主,迪庆的话是最为代表的,多吃本味,还有乳制品,像乳扇、奶酪之类的滇西南的话,就是保山、版纳、德宏一带饮食以酸辣为主,有名的有柠檬鸡之类的滇东南的话,也吃辣,而且有专业的辣椒菜肴,爱吃鱼

6. 西双版纳饮食口味以什么为主

傣族最具特色的饮食是竹筒饭。

2、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

7. 西双版纳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文化传统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拉祜族的“拉祜扩”、瑶族的“盘王节”、基诺族的“特懋克”等民族节日,以及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和民居建筑,反映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民族饮食文化

1、傣家糯包谷  西双版纳傣家小糯玉米是地方特色玉米品种,有黄糯、花白糯、白糯和紫糯等品种,小糯玉米个头小巧,籽粒饱满丰美,口味纯正、香糯、甘甜皮薄无渣,口感很好,名声在外。尤其以独特的甘甜和糯香令人难以忘怀。  

2、紫米露  紫米露是由紫米,香芋奶茶,碎冰块做成的冷饮,由于版纳天气炎热,夏天吃简直就是透心凉,即解暑又解馋。  

3、特色酸凉拌  凉拌是当地人最喜爱的小吃,例如米线,米干,凉面,凉粉,木瓜,芒果,酸多一等,利用当地人民种植的各式各样作料混合拌制而成,味道酸辣带甜,再加上自制酱料,形成一道美味的民间食品,赢得当地人民的好评,是一道不容错过的风味小吃,更是解酒的良药。  

4、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烤鱼是西双版纳地区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的一道碳烤鲜罗非鱼菜肴,采用新鲜的香茅草,也是地道传统的一道傣族风味菜肴。由于做法独到、香料独特、鲜香可口,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贵宾不可少的一道菜。  

5、菠萝饭  菠萝饭作为云南边疆傣族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菠萝饭与普通米饭大有区别,其独有亚热带水果菠萝的鲜、香、酸、甜,与糯米饭醇香滑润的双重口感,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6、傣味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7、傣味酸肉  西双版纳傣族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主菜。  

8、酸笋煮鸡、酸笋煮鱼  酸笋煮鱼、鸡,是西双版纳傣族名菜,清新的笋子经过研制,自有特殊的酸味,用来煮鱼。掩盖鱼的腥味同时又有清笋的香味及酸味,深受版纳人喜欢。酸笋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笋去壳后切成丝,再加入盐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备用。这道菜酸香可口,十分开胃。  

9、烤猪蹄  夏天的夜晚,冷淡杯、夜啤酒、各色烧烤……只要味道合适,美食从不缺人气。不知何时,特色烤猪蹄加入了版纳人民烧烤小吃摊的大军。经过整夜的用料腌制,猪蹄已经成熟,加上烈火的碳烤,香味四溢,经过10几分钟的烘烤却不流失其内在的水分,肥而不腻。

9. 西双版纳的饮食特点

1.香竹饭

做香竹饭最有意思,把一节有杆面杖粗,竹节很长的香竹内塞满洗好的糯米,斜放在很旺的粟炭火上烘烤,竹子被烤得焦糊,大约十分钟就能听到嘭地一声,塞在竹筒口的芭蕉叶被筒内的蒸气冲将出来,饭熟了,这时,就可以把竹筒从火炭里抽出来,用一根木棒不断地捶着竹筒,把竹筒捶得越软越好,因与竹筒里的饭越捶软越好吃,当把敲裂的竹皮剥去,就看见被一层乳白色竹膜紧包住的饭柱。如同一只只熟透了的“香蕉”。香竹饭洁白油亮,柔软细腻,清香滋润,不就什么菜,都好吃无比。傣家人吃饭更有意思,他们吃东西一不用筷子,二不用碗,碗用芭蕉叶代替,筷子用手代替。所以,饭前洗手特别讲究。吃饭时,用手抓起一团糯米饭,用手指捏个饭团,捏紧,捏实就放进嘴里吃,饭一点不粘手,越捏紧越可口,越好吃,吃起来要比上海的窠饭更香更爽。如果外出就用芭蕉叶包起一碗饭,再搁点腌菜,辣子,烤肉之类就行了,食用十分方便。这道别有风味的傣族名小吃很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2.毫诺索

年糕

“毫诺索”是傣语,这里指的是年糕。“毫”是抜、粑*把;“诺索”是石梓花(一种野生香料)呈褐黄色,“毫诺素”就是一种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粑粑。过去,一般在傣历新年才能吃得到,如同汉族的年糕。傣家人有这么一种说法:“吃了毫诺索,人就长一岁”。现在,要想吃毫诺索根本不用再等到过年了。每天清晨,东方才泛鱼肚白时,您就可以在那街边烧着炉灶的食品虑内品尝味道香甜的点心“毫诺索”了。“毫诺索”是用芭蕉叶包成两寸宽、四寸长的长方形小包,每包约重半两。只要把蒸好的小包外面的芭蕉叶撕开,就露出酱红色的粑粑了。吃“毫诺索”还得有点窍门,如果您手抬芭蕉叶,用嘴凑过去吃粑粑,那么,糯米粑粑就会粘在脸上嘴上,将您涂成个大花脸。当地人的习惯都是把手洗干净后,用食指一点一点地蘸着吃,这种吃法既可以把芭蕉矸上的糯米粑粑吃得干净,又非常够味。

3.亳吉阿

粑粑

毫吉阿是一种用糯米饭和芝麻做成的糯米芝麻粑粑。这种粑粑有好几种吃法:一是,糯米饭和芝麻一起舂细,拌勻就可以吃,这样吃起来有糯米和芝麻的清香味;二是,把舂好的芝麻饼放在火炭上烤,然后抹上红糖沫,这样有糯米、芝麻和红糖羼合的甜香味;三是,把做好的糯米芝麻粑粑切成细条,然后用油炸着吃,这样的吃法味道更是异香酥脆了。

4.油炸麻脆

油炸麻脆

当踏进木结构建筑的傣家餐馆,就一眼能看到一碟碟、五颜六色、形似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被炸得泡乎乎的,这活灵活现的样子真是不忍下箸。细一打听这叫油炸麻脆,是一种用廿蔗、红芋头、魔芋、地瓜、山豆根等汁液,渗入糯米饭舂成饭泥。然后,就用这些粘合力极强的饭泥在案板上揉团擀片,做成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形状,染上各种天然色素。最后用掠树叶穿成一串一串的晒干。吃时只用温油炸泡,味道香甜酥脆,十分可口。

5.香茅萆烤鱼

如果说新疆的“烤羊肉串”使您回味绵长。那么,您到西双版纳尝过傣族老乡制作的“香茅萆烤鱼”,一定会永生难忘。一条鱼被竹片夹住,在火炭上烘烤,边烤边淋上猪油,鱼被烤得丝丝作响,喷出一股香味,待鱼被烤得皮黄酥腾,就可以把鱼身上五花大捆的香茅草解下来,拿着竹片吃鱼了。这时,事先放进鱼肚子里的葱、蒜、青辣椒、芫荽、盐等佐料,早已渗入鱼肉内,使鲜嫩的鱼香气浓都,味道奇异不寻常。这样奇殊的香味主要还是来自捆在鱼身上的那两三根香茅草起主要作用。香茅草是一种当地特有的草本楦物,傣族喜欢用它来烤鸡、烤鱼、烤竹鼠肉和蒸猪肉。只要食品中放上几根香茅草,其味就会有别具一格的香醇味。

6.苔丝饼

苔丝饼

青苔傣语称“玫”或“捣”。儀族十分喜欢用水生藻类植物制作各类食品,在这里介绍一种称做“玫英”的青苔丝薄饼。阳历一、二、三月间是青苔生长的旺盛季节。傣族妇女不顾寒冷,钻进水里,把长在鹅卵石上面,毛茸茸的青苔捞出洗净,顺丝晒至半干,然后,将青苔盘赛一卷卷的圆饼,洒上带有盐味的姜汤继续晒干。吃青苔丝饼方法很多,一种是,把青苔丝饼剪成手巴掌大的小块,丢进油锅里煎,不能煎糊,呈深黄绿色即可食用;一种是,用竹片夹住青苔丝饼,放在火炭上烘烤半分钟,又抹猪油待油化就可以吃了。此饼质地松泡,海味浓郁,既香又脆,食之爽口。

10. 西双版纳的民族饮食文化有哪些

傣族的特色:

1.信仰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2.服饰: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3.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

4.建筑

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

德宏多数地区的傣族则住平房,剖竹为墙或以土坯为墙,覆以茅草,多为四合院。楚雄彝山里的傣族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连接,浑然一体,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忧;楼下只有几根柱子,若遇江水泛滥,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在彝山傣族地区,家家都建有竹楼,且多为傣族百姓的主居。

5.傣戏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6.节日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lvyougonglue/1914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