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离西站近些的景点,南昌离西站近些的景点推荐
8
2024-03-06
在文轩网搜索了两本供参考: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朴实幽默的画风将成渝两地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引发网友热议) 胡飞,林万姝 2010年01月 重庆出版社 从何时起,成都和重庆之间的争论变得风生水起呢? 成都和重庆自古以来就是相距很近的兄弟城市,但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一个柔弱,一个火爆;一个崇文,一个尚武;一个休闲,一个实干重庆 中国风土人情 程麻 2008年09月 商务印书馆 本书以平易的语言介绍中国基本的社会风貌和世俗人情,除绪论外,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中国的民俗”主要介绍中华饮食、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中编“中国的家族”主要介绍中国人的家庭意识、中国的宗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它从一二四零年成书至今,已阅七百六十多年沧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满族
满族史书比较著名的有:《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满洲源流考》、《五体清文鉴》。
1、《满文老档》,满族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是满族最早的一部原始资料。由额尔德尼、达海、库尔缠等奉放撰写而成。它所反映的内容始于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已于明祟祯9年(公元1636年)记载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而后对明朝政府进行战争,夺取辽东,建都辽旧、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后,继续进兵辽西,并数次深入关内,屡挫明师等军政大事。老档还记载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法律规章、对外交涉、族内纷争、官员任命、生产和经济状况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等情况。其史料原始可靠、记事翔实广泛、文字朴实、很少修饰,其中许多内容是其他官撰史书所未载.《满文老档》是研究清朝开国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的第一手材料,对于《清实录》等史书的校订补遗,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满文老档》是用初创的无圈点老档文与改进后的半圈点的过渡阶段的满文书写,文字古老,记述多用口语,句型简短、结构不够严谨、语法不规范,中间还夹杂着蒙语与汉语的借词,其中i乍多语词在入关后已被淘汰,因此,也是研究满族早期社会{万史和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珍贵文献。
《满文老档》原本共37册,清初存于盛京(今沈阳市)宫中崇漠阁。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后,与其他档案一起移到北京,贮藏于内阁大库。乾隆6年(1714年)大学士鄂尔泰、徐元萝奉命将《满文老档》附注以加圈点新满文,按-{‘二字头顺序排列,编制成《无圈点字书》以传后世。乾隆40年(1775年)大学士舒赫德主持重抄《满文老档》,将原档重新整理,分段、分册,统一按年月顺序编排,用规范后的新满文音写一部,又用依照原档字体照写一部,每部装订26函、180册,封而分别以“无圈点字档子和“加圈点字档子’。
这两部重抄本,都用无格宣纸,书法潦草,故称“草写本”。后又以草写本为蓝木,抄出正楷书本的无圈点字档子和有圈点字档子各一部.黄续函,俗称“大黄绞本,。乾隆43年(1778年)照正写本重抄无圈点档子和有圈点档子各一部,黄绞函,俗称“小黄绞本”。至此,《满文老档》共有7部。重抄写之后,将草写本同原本一并存入内阁大库大黄线正本藏于京城皇宫内)小黄绞副本送盛京宫中崇漠阁。现在,原档37册保存在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草写本和大黄续正本保存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小黄绞副本保存在沈阳辽宁省档案馆。C满汉类价,桑额编,康熙45年(1706),天绘阁刻本,2函16册,32卷。此书除按天、地、人伦、职官、饮食、服饰以及言行、花鸟等,为满汉分类进行对照外。第8册尚载形容语类、天然语类、相连语类、字尾类等,解释满语法。
2、《满洲实录》即太祖实录战图之文字说明。清佚名氏撰,图83幅,分8卷本及1卷本。以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努尔哈赤一生业绩之实录,是研究满族兴起史及清王朝开国史之宝贵资料。
3、《满洲源流考》,乾隆42年(1777)阿桂等奉效撰,20卷。是清代关于满族源流发展的一部专著,按部族、疆域、山川、国俗等门类,分别记载了满族做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来龙去脉。全书从80余种图书文献中摘引1450余条资料,并有编纂者加上的按语和注解180。余条。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清代满族的社会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满族的丰富资料。
4、《五体清文鉴》,是清代官修的一种满文分类辞典。“五体”是指满、汉、蒙古、藏、维吾尔五种文字,是一部上述五种文字对照近两万个词的大型词典。康熙12年至47年(1673-1708年)第一次编《清文鉴,,共分280类,12000多条。I咐有总纲,是按满文字母排列的索引,自此到乾隆末年,历经多次重修,增加了其他的文字和释文,最后成为《五体清文鉴》,对沟通各民族的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蒙古族
比较有名的有:《蒙古秘史》、《蒙古金史》、《蒙古源流》。
1、《蒙古秘史》也被称为《元代秘史》或《元秘史》。在蒙古语中,它被称为“Manghuotaniuchatuobuchaan”。作者不详。这本书是在13世纪中期完成的。至于确切的一年,有人说它在1228年完成(天干五,地球分支一),其他人说它是1240(天干7,地球分支一),还有人说1252(天干九,地球分支一)和1264(天干一,地支1)。
这是蒙古族写的第一部也是最伟大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书中有282个部分,可分为12或15卷。这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作品描述了蒙古草原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根据蒙古人的口头故事,包括成吉思汗的传说。同时,它描绘了蒙古社会,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和Wokuotai统治期间的历史事实(kdei,gdei,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
2、《蒙古金史》是由著名的蒙古学者罗比藏丹金撰写的年代史。这本书是在明朝末期和17世纪清朝初期完成的。它被认为是早期蒙古最完整的历史,它追溯了蒙古人从古代到明末和清初的历史。本书的第一部分重新记录了“蒙古秘史”的282个部分中的233部分,并用“蒙古秘史”写成后的见解和发现对其进行了更新。
本书的后半部分利用《黄金史纲要》等书籍,对从Wokuotai到明末清初的蒙古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和补充。这本书有藏传佛教的倾向,因为作者是该宗教的坚定信徒。该书被认为是研究蒙古历史,特别是明代历史的重要着作。《信息化的黄金历史》也被翻译成《蒙古黄金历史的精华》,Aletan Tuopuchi,以区别于《黄金历史的精华》(作者未知),一般被称为“伟大的金色历史”。
3、《蒙古源流》原名蒙古语《Hadun Wenjiaosunu Eerdeni Tuopuchi》,是蒙古人的年代史。这本书是在中国清康熙年间(1662年)由鄂尔多斯蒙古学者Sanangchechen用蒙古语写成的。Keerke第二年,它被翻译成满语,然后被翻译成中文,被命名为“蒙古语源流”。
本书共有八卷:前两部分描述了印度和西藏的佛教概况; 其余的记录了蒙古人的历史。作者提到蒙古语和藏语的七个主要来源,包括1)“基本雕塑的原始意义”,2)“可汗统治的历史”,3)崇高的环形佛法诏书,“ 4)“蒙古可汗的古代史”。
他将这些来源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相结合,撰写了这本书,其中包括佛教的起源和传播,蒙古族的起源,元明时期国王的故事等等。大研汗和安达汗的叙述特别丰富。虽然对蒙古人的起源以及事件和年代的一些错误有一些可疑的解释,但这本书仍然被认为是对蒙古族历史,文学和宗教研究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除了其他事物,还有元明时期国王的故事。大研汗和安达汗的叙述特别丰富。虽然对蒙古人的起源以及事件和年代的一些错误有一些可疑的解释,但这本书仍然被认为是对蒙古族历史,文学和宗教研究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