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峡水上乐园门票,卧龙湖水上乐园门票多少钱?
12
2024-07-04
傣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主要分为语言文字方面,节日方面、饮食习惯方面和服装方面。
1、在语言文字方面,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
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
2、在节日方面,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3、在饮食习惯方面,傣族大多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是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主食则是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人民还习惯用手捏饭吃。
4、在服装方面,傣族男子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傣戏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
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间武术为主,也借用其他剧种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戏曲风格。
傣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其中,最出名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花街节是花腰傣的特殊节日,被称为“东方的情人节”;开门节:是信奉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关门节: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等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开始,历时3个月,关门节定下许多戒规。
扩展资料:泼水节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在傣族稻作文明基础上融汇11至13世纪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而逐渐形成的,是南传佛教宗教仪式与德宏傣族传统礼仪相结合的产物,呈现着傣族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
以下内容供参考:百度百科-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