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籍泰国的条件及流程详解
42
2024-08-26
汉族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典籍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是最为丰富的。汉族具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姓氏、饮食文化、服饰等,由古至今,它都是中国民族史上最为壮大的民族之一。汉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主要表现在宗教风俗和文化以及语言文字,主要节日为春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文化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彩性。
据史料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由汉族为主导作用,涵盖经济发展,传承文化,科技,医学,传统节日,日常衣着,居住风俗习惯等物质文明。思想上受儒家,道家,佛家的影响无处不在。随朝代更迭,成功和失败,粹炼精华与时俱进,影响默化深远,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文化氛围浓厚。吃苦耐劳、善良勤劳敦厚的优良品德修养,等等。波澜壮阔泱泱大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期为农历(阴历)
除夕:12月30日、
春节:正月1日、
破五:正月初五、
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
春龙节(龙抬头):2月2日
女儿节:3月初3
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
清明:3月初8、
端午节:5月初5、
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
七夕:7月初七、
中元节:(鬼节)7月15日
中秋:8月十五、
重阳:9月初九、
下元节:10月15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祭灶日(小年):腊月23日
拓展资料寒食节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在清明之时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悼念先人与英烈。
七夕节(别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7月7日。七夕节民间有拜月祈福、拜织女、吃巧果、乞求姻缘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