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起北京天安门因施工暂停开放
10
2024-06-24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是祖国北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之一。
据史学家考证,达斡族早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鄂嫩河等地,属契丹人后裔。
17世纪初,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及嫩江平原,他们与鄂温克族、鄂伦春等民族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边陲。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传统上有文化的达斡尔族人文字多用满文。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享誉全国,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我们报道组的成员施芳两年前就曾对此作过专门的报导,故地重游,又有一番意味。
达斡尔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博物馆内丰富的系列民俗风情展,如“大勒车”、“华达”婚宴、下鹿旗、头饰等,让我们对这一性格忠勇、勤劳俭朴、重礼仪、善创造的少数民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
俗称跳神。
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礻氏)。
供奉神(礻氏)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请”波”来作道场。
“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
在神殿前竖高10米的幡杆,埋地60厘米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和十八层地狱。
用黄表和彩纸剪贴的云纹、水浪、万字纹、连环套等花样长幡和长线,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顶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戳一个大馒头。
因幡绳端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硬币等物的”粮蛋子”。
“波波会”的高潮是最后一天,作道场时把所有供品拿到广场上,煨桑、上香、点灯、磕头祷祝。
然后由大法师领班,其余法师随其后,手举法鼓,身穿法衣,头戴法冠,齐敲鼓点,高颂祷词,左族右转,前移后挪,还做各种动作。
法师跳神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随后大法师还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为勾来一童男魂酬神。
所以每到”波波会”时节,群众都给男孩佩戴一个装有蒜、五色粮、五色布的小红布袋,以免被勾掉魂。
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禳灾避祸。
人们还撕一点幡纸,作为孩子冲邪时用。
“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