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ps:详细介绍!有追加!

小博 2024-07-06 14

湖南湘江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ps:详细介绍!有追加!

湘江,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称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後归长江。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相关文献
  汉 东方朔《七谏·哀命》:“测 汨罗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湘江溯源
  湘江,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本源自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却由于秦代灵渠的修筑,两千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源自广西自治区灵川县海拔仅1200米的海阳山,而其真正源头为人们忽视。2006年11期中国地名杂志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对湘江源头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这一流传2000年的错误观念。

  湘江上游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来注之。
  《续汉书·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
  长沙境地
  (以下渐渐进入长沙境地也。)
  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以下写昭山昭潭)
  县南有石潭山,湘水迳其西。山有石室、石床,临对清流。湘水又北迳昭山(任案:今之昭山古已得名)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曰湘州潭。
  (以下正式进入今长沙市境)
  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即今南大桥之东南郊公园附近),西对橘洲(非今天的橘子洲,唐人诗亦有,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此橘洲估计已与河岸土地连成一片矣),或作吉字(王国维版本改),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据长沙郊区地名录有一个土城的遗址在)。
  湘水又北,左会瓦官(地方志家考之为靳江)水口,湘浦也。
  又迳船官(任案:船官,后代史家考证均认为即今南湖港,今仅存南湖路)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
  北对长沙郡(此郡移到长沙城外,因长沙那时的城极小,估计南只到坡子街,因此有人认为此长沙新郡城或在今祝威冈,或在今学院街一带,有的亦认有在大椿桥市电力局宿舍或妙高峰附近),郡在水东,州城南,旧治在城中(旧治在太平街贾谊故居东,可能即今五一广场平和堂甘长顺百天百货王府井等附近),后乃移此。
  湘水左迳麓山东,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
  又右迳临湘县故城(任案:临湘故城有人认为在坡子街以北五一广场紫荆街以南地区。)西,县治湘水(任案:疑有误),滨临川侧,(任案:此处似只能如此句豆,有所不解,梁小进兄的点豆则为:“又右迳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王莽改号抚睦(原文陆,误),故楚南境之地也。
  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之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注》张晏曰:青阳,地名也。苏林曰:青阳,长沙县也。
  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考古发现已证明长沙城非始筑于吴芮。另吴芮即位时间极短,不可能修城。)
  汉景帝二年,封唐姬子发为王(即定王刘发),都此,王莽之镇蛮郡也。于《禹贡》则荆州之域。
  晋怀帝以永嘉元年,分荆州湘中诸郡,立湘州,治此。
  城之内。郡廨(当是旧郡署,可能在今春天百货附近、王府井百货附近)西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任案:今太平街有贾谊故居),中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傍有一脚石床,纔容一人坐,形制甚古。流俗相承,云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亦云谊所植也。
  城之西北有故市(任案:藩城堤附近或以南得水利之便),北对临湘县之新治(潮宗街中山亭附近)。县治西北有北津城(此北津城可能在今营盘西路口附近或以南,但肯定不是今天河西三汊矶之北津城,三汊矶之北津城为《水经注》提到的三石戍)。
  县北有吴芮冢(考古专家称在河西,吴家墓皆在河西,但据文字似可认为在今六堆子、一医院处或远在留芳岭),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之佳憩也。郭颁《世语》云:魏黄初末,吴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年,至见纲又四十馀年矣。
  湘水左合誓口,又北得石椁口,并湘浦也。右合麻溪水口,湘浦也。湘水又北迳三石山(即今商学院北津城校区所在)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也。水北有三石戍戍城(任案:即今之北津城所在)为二水之会也。
  湘水又迳浏口戍西,北对浏水。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沩水同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湘水又北合断口,又北则下营口,湘浦也。湘水之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阳县,西北迳高口戍南,又西北,上鼻水,自鼻洲上口,受湘西入焉。谓之上鼻浦。高水西北与下鼻浦合,水自鼻洲下口,首受湘川,西通高水,谓之下鼻口。高水又西北,右屈为陵子潭,东北流注湘为陵子口。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左合上鼻口,又北,左对下鼻口,又北,得陵子口,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
  湘水又北迳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
  又北过罗县西,涢水从东来流注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旅微博
  • 本文地址:https://www.lvweibo.com:443/lvyougonglue/1622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