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安旅游好去处
21
2024-08-07
地热井,指的是井深3500米左右的地热能或水温大于30℃的温泉水来进行发电的方法和装置,地热分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高于150℃,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高温地热;90℃~150℃,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高于 25℃、低于90℃,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2010年3月12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凤河营村成功打出一口地热井,经过测量温度达到103℃,打破了北京地热出水温度的纪录,成为北京首个中温地热井。
主要用途
1、一般人首先会想到温泉洗浴,地热远不止这些简单的用途。地热分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高于150℃,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高温地热;90℃~150℃,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高于 25℃、低于90℃,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
2、高温地热适合发电,中温地热可发电,也可用于房屋供暖,低温地热则可用于洗浴、医疗,也可以用于供暖以及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
3、首先考虑用于发电。在国外以中温地热水为能源的地热电站并不少见,美国阿拉斯加已建成用72℃地热水发电的机组。在中国的云南腾冲,也有一座中温发电站。
4、地热井还可用于供暖。除环保、节能外,地热供暖技术上简单易行,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宽泛,从 15℃~180℃的温度范围均可利用。而103℃的地下热水,正好可免去加热,直接引至供暖系统作供暖服务。
5、地热应进行“梯级”利用,这样可对地热资源“物尽其用”,第一步用于供暖;第二步送入温泉垂钓中心,提供地板供暖;第三步就是水产养殖,之后引到温泉种植采摘基地,作特菜和花卉以及各种时鲜果品种植灌溉之用;最后排入温泉公园的湖里,使其冬天不结冰,绿水常清
不是的 不同地点的地下水环境不同,建议参考水文地质学
地热城,因为刚开始新兴的产业,所以卫生各方面都比汤浴好。
我去过地热城,有室内温泉,种类很多,还有室内大的游泳池,不过得带浴帽才能下水,管理比较严。
冬天当然就用不着去室外泳池了。
因为火山地热的原因,冰岛的温泉数量居全世界之首,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去这座火岛看看火山、泡泡温泉,是每个旅行爱好者梦想。
全国共有火山200~300座,其中有40~50座活火山,被誉为“极圈火岛”。因地壳碰撞挤压的关系,冰岛的火山运动非常频繁,在冰岛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因火山运动产生的熔岩地形以及曾经喷发过的火山口。
特有的冰川河流及其瀑布资源。冰岛100%的能源都来自于可再生水电资源和地热资源。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之一。冰岛有200多座火山和600多个温泉。有20多个温度至少150℃[300℉]的高温蒸汽地,其中许多达到250℃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冰岛能利用地热能源的原因,这些蒸汽资源用于每个地方,从房屋供暖到加热游泳池都可以用。
水电是利用冰岛上丰富的冰川河流和瀑布资源生产的。
大理州洱源县温泉,普陀泉是在下山口,是目前还保存比较完好的自流温泉,附近有上百年叶合树,春天是一片郁郁葱葱,冬天是红叶满江。
洱源县城的地热国,是开发出来的温泉,还没有附近农家自己开的温泉好,地热国的温泉是先抽地下温泉水,再给游客洗澡,而附近农家的温泉直接给洗澡的人用。所以建议去下山口的普陀泉。
①热源、②水源③水中化学成分的来源;④“通”主要指地下热水的流通渠道,包括不同方向的断裂、裂隙等,特别是切割较深的活动断裂:⑤“储”指热水的储存层。
世界上高温地热活动区均是现代活动板块之边缘,因这样地区,要么地幔上拱,要么构造活动强烈导致岩浆侵入,岩石热力变质,火山喷发。无论何种状态,这样地区的土地上地壳都是热的状态。也就是说,有形成地热活动的热源。
活动板块自然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一系列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既是地热流体活动的通道,亦是地下水下渗与热融通的孔道。
对水热型地热活动而言,充沛的大气降水和丰富的地下水也是必不可缺的条件。
地下水沿断裂下渗,成为深循环之水等并在深部与热融和,形成地下热水,储存之于地层或有利的构造部位之中,即是地下热储。地下热水沿适当部位上升溢出地表即为温泉或热泉。地热形成的另一种解释是:由地表至地下,深度每增深 100 米,温度升高 2.5 ~ 3℃,这是正常地温梯度。该地温梯度各地不一,有的地区此值高,有的地区此值低。假如一个地区地温梯度为4.5℃/100米,由 3000 米深处循环而来的地下水,温度则可达到 150℃。通常地下水有一个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由而循环深度愈大,时间愈长,温度愈高。这是深循环地下热水的成因
凯瑟琳温泉节是在凯瑟琳温泉举行的节日。凯瑟琳温泉是一处天然水池,位于凯瑟琳河(Katherine River)的两岸,四周被热带雨林所遮盖,阳光从树叶中穿过,洒在清澈的池水上,美景仿若不在人间。
和想象中冒着热气的温泉不同,这里的水温仅仅是比普通池水略高一些,对游客来说,再没什么能比一湾天然地热泉水更能洗去旅途的劳顿了。
从温泉里起身,在河岸享用一顿美味的野餐,或者来一场舒心的徒步,都是很好的野外体验。
这个不一定,根据地方不同,地质条件的不同,深度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温泉的地方,可能几十米就可以打到热水,没有温泉的地方,有的需要几百米,有的需要几千米。
温泉水是泉水中一种,主要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一般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泉水,温泉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泉水。
很多地区人工打井,一般在600-2000米,用深水水泵抽取地下水,富含多种有益矿物朱,水温一般在20摄氏度以上,被称作温泉井,但由于各地所处的气候、纬度及海拔高程之不同,温泉的温度下限很难做到统一。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泉水,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泉水。现在也有很多地区人工打井,一般在600-2000米,用深水水泵抽取地下水,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水温一般在20度以上,也叫温泉井。由于各地所处的气候、纬度及海拔高程之不同,温泉的温度下限很难统一。
从严格意义说,温泉是涌出地面的、水温高于当地地表的自然水,从地下抽出来的,也不能叫做温泉。目前已有通过加热并添加一定化学比例的人工温泉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故而从模糊概念学角度出发,目前所谓的温泉有了包含自然涌泉式、人工抽取式和人工加热配比式三种。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5千米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分布 地热能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 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 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以下5个地热带: (1)环太平洋地热带。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欧亚、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即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到墨西哥、智利,从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到中国沿海和日本。世界许多地热田都位于这个地热带,如美国的盖瑟斯地热田、墨西哥的普列托、新西兰的怀腊开、中国台湾的马槽和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地热田。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欧亚板块与非洲、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从意大利直至中国的云南、西藏。如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地热田和中国西藏的羊八井及云南的腾冲地热田均属这个地热带。 (3)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大西洋板块的开裂部位,包括冰岛和亚速尔群岛的一些地热田。 (4)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地热带。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的地热田。 (5)其他地热区。除板块边界形成的地热带外,在板块内部靠近边界的部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也有高热流区,可以蕴藏一些中低温地热,如中亚、东欧地区的一些地热田和中国的胶东、辽东半岛及华北平原的地热田。 作用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他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入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有背压式和凝汽式两种发电系统。 2.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目前热水型地热电站有两种循环系统: (1)闪蒸系统。当高压热水从热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压力降低部分热水会沸腾并“闪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做功;而分离后的热水可继续利用后排出,当然最好是再回注入地层。 (2)双循环系统。地热水首先流经热交换器,将地热能传给另一种低沸点的工作流体,使之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凝汽器,再通过热交换器而完成发电循环。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注入地层。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发展双循环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开发高效的热交换器。 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备受各国重视,特别是位于高寒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该国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从地下抽取7740吨80℃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热给工厂供热,如用做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热源, 用做硅藻土生产、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两家地热应用工厂就是冰岛的硅藻土厂和新西兰的纸浆加工厂。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等。将地热能直接用于农业在我国日益广泛,北京、天津、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建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地热温室。各地还利用地热大力发展养殖业,如培养菌种、养殖鳗鱼、罗非鱼、罗氏沼虾等。 地热行医 地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诱人的前景,目前热矿水就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很珍惜。由于地热水从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温度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元素,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如含碳酸的矿泉水供饮用,可调节胃酸、平衡人体酸碱度;含铁矿泉水饮用后,可治疗缺铁贫血症; 氢泉、硫水氢泉洗浴可治疗神经衰弱和关节炎、皮肤病等。 由于温泉的医疗作用及伴随温泉出现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使温泉常常成为旅游胜地,吸引大批疗养者和旅游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个温泉疗养院,每年吸引1亿人到这些疗养院休养。我国利用地热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温泉众多,因此充分发挥地热的医疗作用,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未来随着与地热利用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能更精确地查明更多的地热资源;钻更深的钻井将地热从地层深处取出,因此地热利用也必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地热能在应用中要注意地表的热应力承受能力,不能形成过大的覆盖率,这会对地表温度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应用前景广阔的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做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的情况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 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能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原理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地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瓦/米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千米,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太瓦(功率单位,1太瓦=1012千瓦)。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千瓦/米2,地球表面某一点24小时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千瓦/时2,相当于有102000太瓦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 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1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太瓦,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 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跃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利弊 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无需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点 (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最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瓦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瓦左右。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阴天一般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